短视频广告:从艺术到庸俗
互联网广告的出现曾经是广告艺术与创意的一次巨大滑坡,但如今短视频盛行的沙雕剧情广告,则可以说是传统广告死亡的宣告书。1908年,广告业的奠基人拉斯克雇佣了克劳德·霍普金斯,强调广告要产生实效,注重描述产品细节和故事,其观点被称为“科学的广告”。然而,直至60年代的创意革命才对广告科学派进行了一次矫正,让广告从庸俗的推销提升到了一定的艺术层面。当时伯恩巴克提出了创意理念ROI—Relevance相关、Originality原创、Impact震撼。但互联网的出现打断了传统广告在这一方向的继续进化与升级,2011年美国杂志《Fast Company》甚至刊登专题“被谋杀的麦迪逊大道”,预言广告已死。其实广告未死,只是重新回归庸俗。
艺术的创意已经枯竭,狗血的创意却源源不断。以前的广告是追求留在观众记忆里的,如今的广告则更加纯碎地追求快感,这种退步始于短视频。例如,早期的广告强调实效和产品细节,而现在的短视频广告则更注重视觉刺激和情感共鸣。这些广告通常采用沙雕剧情,让人不禁会心一笑。这一趋势可能最早是从抖音开始的,例如“歪嘴战神”管云鹏主演的赘婿广告,这类广告的套路是主角明明是大佬,非要隐瞒身份去当上门女婿,上一秒还趾高气昂的吩咐手下做事,下一面就跪在地上擦桌子,还要挨骂。这种趋势还蔓延到了其他行业,如在线教育。然而,这些广告已经失去了广告本应有的实效性和产品细节。
互联网广告最初并不是这样的。在2010年之前,真正能通过互联网广告赚钱的公司只有谷歌。在谷歌的搜索栏上,与搜索关键词相匹配时,才会显示广告,并且只有读者主动点击广告,谷歌才会向商家收钱。然而,搜索广告在国内被竞价排名搞臭了,互联网广告就一直朝着粗暴、庸俗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广告越来越不注重实效,而是更注重情感共鸣和视觉刺激。
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告越来越喜欢利用人性弱点,以收割智商税,这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广告的价值正在逐步被削弱,这也决定了短视频广告不能向优质化方向发展。虽然沙雕广告在短期内吸引用户关注,但是一旦泛滥充斥,可能会导致无法吸引优秀的品牌。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行业正在将广告投放到短视频平台上,这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短视频广告固然狗血,但是用户似乎还是很喜欢看。然而,由于用户已经深刻认识到这类沙雕广告的套路,广告的转化效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广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制作出更具吸引力的广告,成为了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根据业内专家分析,近期在线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其中低价课转化为正价课学员的比例仅为20%左右。同时,大规模投放广告可能会误导用户,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广告主在流量和品牌之间进行选择时,更倾向于前者,这是因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生存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广告主可能并未意识到狗血广告带来的品牌伤害。比如,在游戏行业,虽然疫情为游戏公司带来了短暂的盈利,但是游戏市场依然存在寒冬期。据统计,仅在2019年,就有18710家游戏企业注销倒闭。因此,在各个行业广告成本不断缩减的背景下,广告主必须寻找更加高效的广告投放形式。短视频平台凭借引人注目的用户数据和沙雕剧情广告所带来的超高流量,成为了广告主们的首选。回首广告产业的发展史,我们不禁思考:互联网广告是否应该抛弃传统广告的艺术追求,而走向狗血、洗脑和庸俗?随着传统广告被互联网广告挤压,广告产业的价值是否只剩下了弥补用户虚妄的满足感?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