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走红背后的迷因特质与冷思考
曹县最近走红了,这个位于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小城已经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这起事件最初源于短视频创作者孙硕的一句土味梗“山东菏泽曹县牛皮666”以及一系列夸张的吹捧梗。然而,真正让曹县成为网络热门的是网友们对这些梗的创作和转发,其中不乏“北上广曹”、“地球分为南半球和曹半球”、“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等等让人捧腹的段子。这些创意的二次创作使曹县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了新的“宇宙中心”。
从5月15日起,“曹县吹牛大赛”在网络上拉开了序幕,这场具有明显的夸张、戏谑、反差特征的比赛很快蔓延至主流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掀起了一股“曹县梗”热潮。据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曹县”相关的短视频已经有接近5万条,共获得超过13亿次播放,而微博上“曹县是什么梗”的阅读次数更是高达5亿。正是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曹县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受到更多人的真正关注。
此外,曹县还有一些特色产业,如汉服、棺木等,也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随着主流媒体的加大关注力度,曹县的真实形象开始逐渐浮现,而短视频创作者们也纷纷参与讨论,帮助更多人了解曹县。
近日,曹县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人口和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向公众展现了其真实的面貌。作为山东省第一人口大县和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曹县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商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有“华夏第一都”的美誉。同时,作为全国淘宝百强县和全国三大千亿级木制品产业集群之一,曹县在电商和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曹县的棺材制造业更是承包了日本人的“身后事”,日本人买的棺材90%都来自曹县。这些都是曹县真实的特色和优势。
在此背景下,曹县的网络热度也逐渐升温。独特的“曹县梗”成为网络流行梗的主体,其创作空间大,引发讨论的持续时间、深度和广度也远超其他普通案例。作为一个网络迷因的代表,曹县成功地展现了自主传播、短时间爆发、模仿式参与等特质。在舆论中,围绕曹县的讨论是轻松、有趣、稍显戏谑的。虽然其中不乏官方回应和主流媒体相对严肃的发声,但广泛流传的仍然是那些容易被模仿的段子。
“曹县梗”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固定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姿势、一首BGM或一个表情包,而是围绕一个县城进行关联创作。这种开放式命题的创作空间更大,让相关的段子和俏皮话不断衍生。开放式的议题,也赋予了更大的创作自由,让那些吹牛段子不断涌现。而曹县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县,其虚拟性的描述最终都会照应到对其真实性的探索上。真实的曹县与“梗”里的镜面形象彼此映照,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的双向刺激。一方面,“曹县梗”为曹县带来了聚光灯和海量关注,让这个小县城一夜之间成为互联网的“宇宙中心”,得以有机会展示自己;另一方面,真实的曹县在近20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发展出了特色产业,这让那些后续前往实地探索的媒体和自媒体们获得了新的创作素材。
作为全国最大的桐木交易中心,曹县的木业加工产品远销海外。庄寨镇是曹县做棺材最出名的地方,这里有2569家木材加工企业和5000多个个体户,街上随处可见“木业公司”“木业加工”的招牌。换言之,“曹县梗”不像其他速火速朽的迷因那样没有根基,“曹县梗”像哈哈镜一样,用夸张的手法碎片化地映射着一个真实的小县城。它的夸张叙事是对城市样态切片后有选择性的过滤和创作,也印证了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强大的表现张力。
真实的曹县,带来了哪些冷思考?除了成为快乐源泉,“曹县梗”也引发了一些严肃的探讨。由“梗”里的曹县延伸到真实的曹县后,更多媒体表达了各自的关注。概括来讲,“曹县梗”衍生出的冷思考至少包括以下三大议题:一是爆梗背后的情绪解读;二是曹县走红的偶然性中包含着的必然性;三是如何让曹县持续火下去,及如何打造可持续的“新一线”网红小城。
戏谑的背后是“娱乐”还是“感慨”?“曹县梗”爆火之后,人们不由得便会追问,为何这种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会风靡一时?关于这个议题,舆论中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不过是自媒体语境下年轻一代娱乐至死倾向的外在表现。持这种观点的评论散见于各相关话题的评论区。其次也有人反思道,争先恐后的戏谑里蕴含着试图消弭落差的心理。例如《财经》在《“曹县梗”的背后,是中国1800个县的尊严和自我期许》一文中指出,“‘曹县梗’的走红,首先是由于某些短视频平台的客户下沉带来的一次县里人对都市社会左右网络公共议题的一次抵抗和逆袭。” 曹县县长梁惠民则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里面至少表现出两层意思,一是大家非常关心来自家乡的信息,关注家乡的发展,二是家乡的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
曹县走红的偶然性中包含着哪些必然性?为什么偏偏是曹县?虽说众媒时代,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但是,走红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哈哈镜里的世界也不会是无中生有的。曹县走红的偶然性中一定包含着某些必然性。《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只有那些真正把精力聚焦于发展谋划的城市,才有脱颖而出的基础;只有那些合力为家乡发展而奋进拼搏的群众,才能托举起一个城市成长并在互联网上赢得一席之地。”因而,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些必然性包括但不限于当地浓厚的电商氛围、深入人心的互联网思维以及20年间借电商产业的“顺风车”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曹县县长梁惠民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指出,“为什么火呢?是跟我们敏锐、接触新事物比较快、有互联网的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电商起步是比较早的,从1997年就开始起步了,当时也是助推了我们的发展。”而梁县长本人也曾在直播里出镜给当地汉服产业带货。
如何留住以曹县为代表的网红小城的热度?曹县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作为一个真实的观察样本,曹县又具有显而易见的代表性,是当下中国广袤土地上无数正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的小县城之一。这些小县城里,有的生产了全球一半的内衣,有的生产的土特产销到了上百个国家,有的有着延绵上千年之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卓越的匠人。正是基于此,《财经》在《“曹县梗”的背后,是中国1800个县的尊严和自我期许》一文中强调:“中国的希望,不仅仅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更在这些一个个可能多数外地人不知其名的县。”
为了让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来让像曹县这样的网红小城持续受到关注并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相关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例如需要“提高城市内在的吸引力”、“讲述好城市的故事”、“建立多媒体平台”等,这是一个需要系统性思考的项目,需要一步步来实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他的论文中指出:“城市聚集人气,因此发展兴旺,进而产生了知名度和形象品牌。城市的形象和品牌涉及多个方面,如地理环境、建筑景观、商业贸易和公众价值等。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激发居民和游客进行自我内容创作,那么这个城市就能成为网红城市并受到大众的关注。”以上三点包含了对网友情绪的判断、对网络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新兴城镇建设的系统性规划等内容,这是信息时代下非常重要的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曹县梗”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段子,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议题。即使未来它成为过去,我们现在也应该深思它的意义。参考链接:1、曹县县长:曹县“走红”与当地人的互联网思维有很大关系、2、“曹县梗”的背后,是中国1800个县的尊严和自我期许、3、“北上广曹”“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网红”曹县凭什么666?、4、沈阳.网红城市如何一直红下去[J].人民论坛,2019(30):130-131、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