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三大消费心理
在疫情之后,我们需要关注年轻消费者的三个消费心理关键点。第一个洞察是报复性消费。很多企业期望在疫情过后迎来一个“消费高峰”,但是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报复性消费一般会集中在具有情绪宣泄性的食品,如奶茶和火锅。现在疫情虽未结束,但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报复性消费的行为。然而,报复性消费是有时间限度的,这个时间周期是较短的。此外,在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很多人变得会做饭,开始使用精品水果来替代奶茶等食品。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一定的健康意识。此外,除了食品,报复性消费还体现在化妆品上。有趣的是,很多化妆品店老板都发现他们的销量在暴涨。
在疫情之后,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重新做人”的心理,想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和生活方式。例如,视频聊天时发现自己和朋友都没怎么洗头,这让人放心了,但也会让人觉得自己的形象有些疏于打理。因此,很多人会约好疫情过后一起化妆、出门吃顿好的饭。这也许有些类似于“我要吃一顿”的心理,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品质和态度。
在疫情过后,有钱人或有点钱的人是否会报复性消费奢侈品呢?虽然在2003年非典时期,有些有钱人因为害怕自己死了钱花不出去而开始疯狂买别墅、买奢侈品。但是,现在的消费主力军已经不同了,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因此,在疫情过后,他们不会像以前一样将奢侈品作为体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是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我们也需要重视“第四消费时代”的到来。这种消费时代强调简约、温和、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消费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这与“第三消费社会”以追求名牌等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方式有所不同。
在疫情期间,一些刚需消费如吃青菜、精神娱乐等也得到了爆发性增长。在疫情过后,刚需消费是否会回归正常呢?虽然人们依然需要吃喝,但是这场疫情也会让人们更加确定自己的“刚需消费”到底有哪些。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刚需消费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有所变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一定是按照先后顺序实现的。因此,很多人会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也会注重自己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在疫情之后,人们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也会对刚需消费产生影响。
疫情过后的“刚需消费”已经发生了变化。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和长久的快乐成为了刚需消费的上层需求。因此,健身等消费品可能会成为刚需。经过疫情考验的现金流好、有品质的健身房将会迎来更好的生意。医美行业也是如此。房子和车子是大宗消费品,其消费初衷并不是“我有钱,就是要花钱”,而是属于金字塔底层的“安全需要”的刚需性消费。此外,80后和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成家立业,生了孩子,大多会变成“五口之家”或“六口之家”。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家都住在一起或一起行动更加有效率。
在我的深度访谈过程中,许多“90后”表示会更加理性地消费,严格审视自己的不必要开支,例如到底要不要买几十只口红。一个值得注意的洞察点是,“90后”开始认真思考“超前消费”,并在吃穿用度上的消费没有明显变化。由于“90后”已经进入职场多年,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已成为主流人群。因为疫情带来的停工和不明朗的前景,房贷、车贷、花呗分期等新的家庭支出会带来明显的压力。超前消费在面对大的社会问题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窘境。因此,理性消费下,“90后”们更加迫切需要“斜杠青年”,即探究开源节流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不久的将来,如何管理“90后”的主业与副业是一门学问。
最终陈述:本文旨在激励我们以多维度、本质性的思考方式来看待问题。我们应该避免盲信所谓的“报复性”、“刚需”、“理性”消费观念,而要深入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祝福大家都能在这方面有所收获!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