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运营需求和运营策略的6大误区
近年来,“私域”、“增长”、“变现”、“社群”和“短视频”成为每个公司/品牌/平台的关注焦点。但实际上,有效落地的并不多,本文将深入探讨6大误区。请注意,“产品”在本文中泛指一切可变现的交易主体,比如:互联网产品(APP)、零售商品和服务。
以下是主流运营需求和运营策略的6大误区:
误区一:过度关注“用户增长”,而非真正关注“用户体验”
许多公司都有“用户增长”部,但却没有真正的“用户体验部”。尽管每个人都谈论用户体验,但最终却只是个人审美、领导建议和成本妥协。用户体验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五个感觉的总和加上反馈效率带来的第六感愉悦。真正关心用户的五感感知,每个运营策略都是优化五感和反馈效率,才是真正关心用户体验。
误区二:过度关注“产品价值”,而非真正关注“价值结构”
产品价值是最多产品人、运营人思考频率最高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意义吗?有意义,但讨论产品价值结构更有意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公司做的整体产品,对用户有12345个价值,我们是其中第X个”、“我们对公司的价值贡献在第X层,目标是用户路径中的一环得到更高转化(拉新、转化、留存;注意、兴趣、了解、行动、分享)”、“我们提升我们工作的价值就是以核心产品为用户体验中心,向外拓展更多衍生价值”。
误区三:过度关注“数据结果”,而非真正关注“数据决策”
许多运营人员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汇报型数据,即数据结果。真正能找出问题的人并不多,而真正通过数据做决策的人更少。因此,我们将运营的数据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看懂数据、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层是从历史数据看到未来趋势,提前布局;第三层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未出现的问题及时预测并避免,对已出现的机会用数据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误区四:过度关注“用户数量”,而非真正关注“用户成本”
互联网打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烧钱买量”。然而,通过自己的运营手段配合推广资源,用户数量增加了XX倍并不代表成功。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多少钱一个用户?低于10元的吹牛皮,高于200的真不怎么样。
误区五:过度关注“私域数量”,而非真正关注“私域转化”
虽然“私域流量”成为了2020年听到频次最高的互联网行业词汇,但大家都太过于追求所谓私域,最后其实都在关注用户群有多少个,每个群有多少人,还有公众号、短视频账号有多少粉丝。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真的比主流渠道效率更好吗?因为我加入的30多个品牌群,许久没有打开过了。
误区六:过度关注“自己走的多快”,而非真正关注“大家走的多远”
公司的组织效率和文化,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让自私的人更自私,狭隘的人更狭隘,也可以让人只对事不对人,只讲实话不作假。因此,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