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品牌大厂独爱“魔性”营销?
魔性营销为何备受品牌青睐?
近年来,魔性营销在众多品牌中备受关注。这种营销方式的成功,与Z世代年轻人对二次元文化的热爱密不可分。二次元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主流文化中,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B站、A站等平台的崛起也为这种文化提供了土壤。
当故事营销失效时,品牌需要找到能够与消费者真正连接的点。魔性营销正是通过洗脑的曲风和鬼畜的画风等方式,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真正的连结。魔性营销的成功,也在于其能够打破次元壁,通过多种社交平台迅速传播,成为时下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总之,魔性营销已经成为品牌的“解药”,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和热爱。
营销趋势上,现在已经形成了“无娱乐,不营销”的局面。随着娱乐化成为全民趋势,各大企业品牌也开始为其品牌和产品注入娱乐化元素,娱乐营销已成为中国品牌营销的主要方向。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时间有限,口味变化也很快,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一旦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可以加入娱乐要素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魔性营销成为品牌们广泛采用的营销手段之一。如果你想吸引特定的受众,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口味和审美,想出一些特别的、甚至匪夷所思的点子。虽然并不是每个品牌都适合这种广告风格,但如果你的目标受众是那些沉溺网络文化的年轻人,又可以接受品牌形象被幽默轻松地恶搞,那么应该无法抗拒这股魔性的风潮。广告不是艺术,品牌营销的最大问题是很多从业者在花企业的钱满足自己的那点小小的艺术虚荣心。
在娱乐至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需要将自己人格化。不说人话的品牌是没有未来的,不谈感情的品牌就是耍流氓,没有温度的品牌就是性冷淡。品牌需要占据消费者心智,并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格化形象。品牌人格化更容易与用户产生共鸣,满足人的感性需求。成功的品牌都会树立起独特的人格化形象,这些品牌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因此,产品和服务都只是暂时的,品牌才是长久的,是企业留下的真正财富。
在品牌人格化的过程中,“魔性”成为了品牌塑造人格化的核心玩法之一。比如,旺旺牛奶通过“李子明长大了”、《I WANT 冻力实验室》系列魔性玩法打造了一个有趣又好玩的品牌形象,让一个传统国货老品牌重回年轻人心智C位。
为什么品牌大厂独爱“魔性”营销?
品牌大厂在营销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魔性”营销的手法。这种手法通过使用无厘头的创意和鬼畜化的广告来打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品牌形象,从性格、脾气到心情都打造得相当到位。可以说,“魔性”已然成为时下品牌人格化的核心玩法。通过魔性营销把品牌塑造成一个有网感、有态度、有温情、有个性、有喜好的“人”,大众才会愿意与其建立关系。
“魔性”当道,品牌如何玩转魔性营销?
如何能通过更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获得Z世代的关注和喜爱?想要牢牢抓住“Z世代”这个消费群体,营销方法除了要兼具娱乐性和社交性,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比方说魔性营销。以下是如何玩转魔性营销的两个步骤:
- 形式要出其不意
魔性广告虽然洗脑,但你却发现不是很厌烦它,却还是越听越上头。这其中的原因其实非常值得推敲。所有的魔性广告,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广告里面各种鬼畜、复古元素的运用,再加上演员用那种略带浮夸的动作整个营造了一种喜剧的效果,让观众更能接受和受到感染。
- 内容要直击消费者心智
获得一张年轻人的“情感地图”,相信是无数品牌梦寐以求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品牌可以找到一个柔软的沟通入口,找到撬动年轻人情绪的具体坐标,然后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入年轻人的心智。对于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年轻人而言,传统的说教很难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很难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很难和他们一起构建生活和价值。而魔性营销中大多有对经典、复古元素的运用、二次创作,正是击中消费者心智的关键。通过对各种经典、怀旧元素的魔性演绎、解构,抓住习惯于“沉湎过去”的年轻人。
结语
二次元、无厘头文化等网络亚文化的崛起与盛行造就了时下魔性营销风靡的土壤。它提供了一种与Z世代沟通的渠道与方法论,目的在于借此打造品牌的亲切感,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在塑造品牌人格化的过程中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忠诚度。然而,营销永远是方法,产品力才是基础和核心,好的营销配好的产品,才是成功之道。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