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误导与口碑坍塌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受到热烈关注的电影,但首映日之后,这部电影的口碑却急转直下,各大影院的排片量也随之下降。电影的片名带有一定的浪漫英雄主义色彩,但在影片内容上,却与观众的期待背道而驰。虽然影片营销手段曾经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度,但最终却因营销与实际内容之间的不匹配而受到批评。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虽然首映票房高达2.39亿,但是由于口碑问题,次日的票房却只有1029万,排片量也从首映日的11.9万场次下跌至次日的4.6万场次。通过人群画像可见,该电影的主要观众并不是传统的文艺片受众,而是喜欢商业爱情片的二线城市观众。这说明该电影的营销策略存在用户错配的问题,或者说是产生了破圈传播。片方在12月7日公布的“一吻跨年”的仪式感营销计划,虽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也与实际内容不符,最终导致观众口碑的下滑。
综上所述,《地球最后的夜晚》虽然在票房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口碑问题,该电影的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口碑崩塌引发了人们对营销手段的思考。该电影通过跨年仪式感营销,在抖音等平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这种营销方式可能会误导观众,导致观影体验失落,引起差评。营销的目标是窄告,即在目标群体内让每个人都能接触、理解,而非让目标群体之外的人知道。但对于电影这种一次性的产品,跨年营销可能会带来一锤子买卖的效应,削弱口碑带来的长期流量。此外,大众影院本身并不适合文艺片,因为其内容不符合用户场景需求,商业大片更容易快速调动观众情绪,产生社交互动。虽然《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营销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但这种营销方式需谨慎使用,否则可能会削弱电影的口碑和长期流量。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