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人群,消费市场的机会和密码
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市场遇冷,第二季度消费信心指数急剧下降,许多消费品牌销量下滑,市值缩水,甚至遭遇舆论危机;另一方面,仍有众多进场者,有的从零开始快速发展,有的从一到十高歌猛进,逆势超出预期。结合宏观市场和微观消费者的洞察,我们发现,消费市场的机会和密码,隐藏在两种商业逻辑之中。第一个逻辑,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重构。借用一句老话,就是任何产品都值得重新设计。当前有四种人群,确实值得进行重新设计。第一,儿童(包括婴幼儿)消费市场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80%的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接近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1.7万-2.55万元,整个儿童消费市场规模每年约为3.9万亿-5.9万亿元。一方面,专为儿童细分赛道品类的品牌已经出现了不少明星品牌,比如babycare、戴可思等;另一方面,成熟品牌也纷纷把儿童线作为品类扩张的重点发力点,比如西北重推【儿童餐】、Fila今年把【Fila Kids】作为重点扩张品线。前一阵和芒果台的广告总监聊起,当下唯一还能保持高预算广告投入的,就是儿童乳制品。可见消费紧缩期,只有孩子才能让父母们慷慨解囊。此外,别忘了,宝妈群体作为抖音、小红书和私域社群的流量支柱,在社交平台在线时间长、活跃度高,天然适合种草和被种草,且行为标签很容易被算法精准『捕捉』到。婴幼儿及儿童品牌,有三大卖点利器,就是【安全】、【健康】和【细分】。【安全】不用多说,【健康】包括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细分】是儿童市场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儿童成长期变化快,包括身高、体重、心理等都在发生快速变化,且不同维度的需求区分度高。因此,如果能充分基于细分维度做好产品的规划和精准满足,无疑能为撬动家长购买增加重磅砝码。关于【细分】这一点,戴可思做得很极致,针对不同肌肤状态设计不同护理产品,比如【13%氧化锌护臀膏】【25%氧化锌护臀膏】;洞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需求,推出【0-3婴幼儿洗浴】【3+洗浴产品】;为不同环境与肤质特别研发不同滋润度面霜【日常款】【敏感肌】【干性肌肤】,甚至唇膏都有【男宝宝唇膏】和【女宝宝唇膏】之分。这一点其实挺有借鉴意义,消费日化、服装行业是比较容易做单一品类多SKU,而家居家电、硬件教育、儿童出行等也可以从包装设计、产品形态或者软件能力来进行不同维度的区分定义。不仅能塑造品牌在儿童领域更专业的形象,赢得家长信任,也能够从细分空白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第二个人群,是针对男性用户的消费品。有一个描述可以覆盖比较多的男性用户,即【1.0看性价比,2.0选科技感,3.0挑品牌——品牌往往是性价比+科技感的结合体】。注:这里不包括极高净值人群,比如奢侈品消费人群。男性购物的决策链路和女性有很多的差异,尤其是在性价比、参数等显性可衡量的对比方面,男性更倾向于趋于理性判断,愿意为更高的参数和性能付出更高的花费。在性价比的基础之上,科技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无论是美妆护肤产品,还是服饰日化,专利科技、创新材料、独家工艺,往往更容易获得男性的青睐。
回到3.0,如果把性价比和科技感结合在一起,凝结为品牌专属价值,无疑是针对年轻消费者的一大杀手。例如,白小T品牌的卖点是“阿玛尼同款面料”和“十分之一的价格”,通过严格把控供应链,将T恤品质与千元国际奢侈品牌直接对标,并结合黑科技材料如气凝胶和金属相变材料,走科技感路线,最近甚至采用液氮制造新品。
在宠物消费行业中,有趣的一点是,产品定位往往是为了区分成人和女性,以满足儿童和男性的需求。而宠物的市场空间则是根据人类的消费需求进行类比。从猫粮和狗粮到辅食、零食再到保健品,市场上各种产品应有尽有。例如,最近推出的一款补水冲剂很受欢迎,因为猫不爱喝水,容易得石疾病,因此制造了无乳糖的奶味饮品和各种高汤,主人们会考虑到自己也不喜欢喝水的情况,因此会选择购买。
对于单身市场的消费品,两个关键词是“单人份”和“懒”。在家电行业中,这两点几乎是一体的,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单身消费者。例如,最近在抖音上很受欢迎的单人电饭煲,是小容量的单人份,全智能操作,只需两步即可煮饭煮粥,最妙的是,还做成碗状的设计,少洗一个碗,对单身人群来说,是多大的诱惑。
老年人群的消费力增长趋势不容小觑,但针对银发一族的消费实物和服务还在孕育期,尚未成熟。在全球6万多种老龄化产品中,我国市场可见的只有2000多种,而日本则有4万+。除了衣食住行用和医疗健康,针对银发一族社交、自我价值实现的产品更严重缺乏。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总的服务需求满足率仅有15.9%,还有84.1%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有一个有趣的趋势是,相对于年轻人聚焦的抖音快手,视频号的用户主要是50、60、70后用户,这为视频号直播购物成为银发消费市场的浪花带来了机会。
现在回到平替,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在消费信心不足但消费需求仍在的宏观环境下,这是值得企业关注的。临期商品持续火爆,符合当下人们精打细算的心态。例如,临期产品的好特卖已经开了近500家门店,嗨特购也已经拥有了200多家店。类似于大牌自己的“平替”,这些临期产品对当下的消费者十分具有吸引力。
今年,大家电市场受到疫情的打击,基本销量出现负增长,而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品类是投影仪。除了知名品牌,更多白牌厂商的加入刺激了市场的发展。尽管投影仪价格较高,但是由于存在低价需求,白牌厂商正在抢夺市场份额,成为品牌投影仪的“平替”。
拼多多发布的Q2财报数据非常亮眼,手机和美妆行业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3%和122%,总营收同比增长35%,达到314.4亿元。在618期间,拼多多投入多项消费补贴,并大力发展品牌入驻。品牌专场活动中,旗舰店超过500家,消费者在这个谨慎消费的时期,不仅可以享受平台官方补贴,还有旗舰店的正品背书,这无疑对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过以上三个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机会在于平替。我们可以关注两个机会:中产平替和跨品类平替。中产平替是指通过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和国货品牌的加持,让品牌具备不错的形象定位,满足中产的消费偏好和审美需求。而跨品类平替是指横跨品类具备功能替代作用的产品,为品牌带来了新的价值点。第二,品牌应该如何应对平替的进攻和争夺市场。品牌可以通过构建品牌力、创新产品和压制渠道等方式应对平替的竞争。此外,品牌可以成为自己的平替,采取直接降价和渠道多元化等策略,打造适合下沉市场或价格敏感人群的平替产品。
除了通过渠道差异化产品,如条件允许,企业还可以从品牌多元化方面入手,收购或自建副线品牌。总的来说,无论是重做还是平替,都意味着从消费心理的变迁中找到空白机会点。前者意味着消费人群的增加,而后者则是既有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增加。在消费分层和个性化差异不断扩大的今天,对于新品牌来说,要在消费行业中找到精准的满足点,建立相应的心智和产品力优势;而对于成熟品牌来说,也可以在纵向价格带和横向品类中寻找机会点。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