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粉丝光环的知识付费何去何从?
知识付费的现象之所以如此普及,主要是因为粉丝经济的兴起。然而,当粉丝税收潮退去后,知识付费的前景又会如何呢?
自2016年以来,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让粉丝们在手机上通过购买内容来追求信仰之外,是否真正具备了教育功能呢?当内容创造者通过刷屏方式迅速扩大用户群体时,明知道用户体验不佳,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呢?知识经济作为一个行业,在泡沫消退、付费用户回归理性之后,是否能够真正回归到追求真知的正道上来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进行一次行业回顾。
知识付费的价值
有人说:“花钱买书不一样是知识付费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知识付费的本质是粉丝为认可的内容创造者买单。严格来说,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2015年下半年公众号推出赞赏作者功能,从而培养了粉丝通过移动支付给作者小费的习惯。真正流行起来应该从2016年上半年分答上线开始算起,当时王思聪、papi酱等网红入驻分答,通过语音付费的模式为很多网红和KOL提供了新的变现途径。随后,罗振宇从之前做跨年演讲和卖书的角色转型为知识付费者,使得整个知识付费在2016年、2017年彻底火爆起来。然而,就移动端的新商业模式而言,与"知识"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更多的是一种将流量大V转化为付费粉丝的模式。笔者认为:知识付费的方式和途径并无可厚非,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去做,我也不嫉妒别人能够赚钱。只要所传授的知识真正有用,即使是给粉丝提供缓解焦虑的精神按摩,也是有价值的。可以说,知识付费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价值:
-
几乎所有的大V都会采用知识付费方式来转化粉丝,比如开设付费专栏、开通知识星球(以前的小密圈社群)、开微信收费群、接受XX会会员等等。可以说,知识付费开创了"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
-
相对于很多内容创业者和媒体依赖广告的to B模式来说,知识付费有助于内容生产者专注于提供优质内容,不受商业干扰。因此,你会看到很多媒体,比如财新、虎嗅、钛媒体都推出了付费专栏和知识产品,甚至很多出版社也开始提供付费内容。
-
对于教育机构而言,知识付费的投入成本较低,而且参与者可以通过微信生态中的工具,比如小鹅通等,获取微信用户流量。此外,付费社群分享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它帮助很多职场老司机实现名利双收。有些大V将付费视为门槛,只与少数精英分享。
知识付费的困境
自媒体和知识付费让"老师"收学生的门槛降低了很多,因此付费内容变得冗余,课程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只要能够找到粉丝并满足特定需求,任何人都可以开设一门课程,并有人趁机炒作赚钱。在"洗"完公众号粉丝之后,一些人希望通过朋友圈分销和返佣方式来提高转化率,由名人背书转变为"熟人背书"。这种相对粗暴的刷屏方式也被人们称为自媒体圈内的"割韭菜"。许多老师在掏空了自己的干货之后,并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如果用户是为了学习知识才购买课程,可能会感到失望。因此,许多知识付费的课程会事先调整用户的心态。例如,虚拟产品不承诺效果,不满意不能退款等等。而不付费的内容无法展示分享者的高水平,由于老师服务学生的精力有限,导致内容传达效果递减,售后服务不足。大V和KOL们发现课程销售不如前几年那么好,这就成了朋友圈"丧文化"兴起的标志,知识付费的热潮也随之消退。付费用户中,很多人只是为了心安而购买,而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因此他们的打开率和完课率也相对较低。归根结底,知识付费从一开始就走偏了。罗振宇等人所宣扬的"代你读书"的模式从最初到后来各种"速成"讲义,都迎合了人性学习的懒惰,省略了学习过程,直接给出答案或结论,以便在变幻不定的时代中找到某个抓手。然而,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好,反而使人陷入"买买买"的焦虑旋涡之中。
如何突破困境?
内容行业最终还是要依靠质量过硬的产品来说话。对于知识付费行业来说,课程就是产品。要让知识付费回归到真正的"知识"上来,而不是聚焦于网红光环和信任背书。目前,真正经营"知识"的线上公司有互联网教育平台、直播1对1教学机构、测评网站等,而线下则有培训教育机构。接下来,我将从教育行业的角度为大家做出解读。由于内容创业领域的知识和教育培训领域的知识是有区别的,学校培训知识是建立在学科、书本、老师、学校、专业、认证机构和社会认可的正规国民教育基础之上的;而知识付费从一开始就只是为白领或学生个人提供提升和充电的机会,因此,知识付费的形式显得非常碎片化、零散化,并不能真正完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要想让知识付费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实现行业的垂直化和内容的专业化。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知识经济"开始垂直化、分类化,除了个人提升以外,还包括女性时尚、生活文艺、读书文化、情感心理、母婴亲子、教育培训、楼市财经、职场创业、健康医疗等多个方向。此外,知识付费也在人群和用户渠道上加速追求下沉化。一线城市的用户中,本科学历的比例相对较高,互联网信息获取的渠道也比较丰富。而在三四线城市,人们更希望通过线上学习和补课来弥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带来的数字鸿沟。很多行业也在努力获取三四线城市以下的用户,我预计,类似拼多多的拼团模式通过微信也会在课程销售上进行下沉。
要想让更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解决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问题,这将对整个知识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定价进行标准化。以往的知识付费产品定价各不相同,从99元到1999元的会员费不一而足。付费用户的动机也各有不同,有些人盲从,有些人是为了捧场,还有些人是为了与大佬合作资源。然而,教育培训则采用一视同仁的套餐课程制度。其次,我们需要减少对网红老师的过度依赖,更加专注于内容的优化。网红老师在教育机构中的流动率较高,他们的授课效果也不稳定。如果我们想通过知识付费获胜,就需要突出知识付费组织者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的教师资源,并按照教学大纲来优化教案。中国大学慕课和超星等慕课网站已经在优质课程的打磨上与国内高校和国际名校接轨。最后,我们需要弥补教学管理的不足。知识付费对学员来说比较松散,而教育培训则在学生督促、打卡、考核测试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学习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凭借自律来获取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激励措施。因此,一些社群打卡和分享朋友圈的学习工具变得非常流行。当前,许多知识付费平台正从“重销售”转向“重运营”,微信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搭建者也在积极为知识经济和教育培训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很多知识经济平台除了关注新客户的营销,还注重老客户的留存和复购,口碑推荐等。例如,得到App采用付费粉丝评论或点赞的方式来获取用户反馈,喜马拉雅提供试听模式、加餐和社群课程讨论等功能来进行“重运营”,从而实现更接近“线上商学院”的模式。另一方面,微信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使用微盟进行电商,使用小鹅通进行自媒体变现的惯例。在自媒体接触的知识付费工具中,知识星球更注重付费社群内容运营,千聊则更注重讲课分享。小鹅通是为内容创业者提供吸收会员模式的SaaS工具和平台,可以按年收费或购买软件形式。由于小鹅通已经进入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分享知识经济的市场红利。在行业健康发展的最终判断中,知识付费产品是否值得购买的核心在于内容是否干货,讲课人的思维是否系统,是否能够真正落地,以及讲课是否真诚。让购买内容产品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有章可循、质量可查,这是行业应该努力的方向。最后,要想让知识付费找到新的增长点,就必须摆脱对流量网红的依赖,真正注重内容的稳定输出,并提升用户的系统化学习能力。当知识经济进入到深水区时,我们需要考虑运营、技术和产品,而不仅仅是流量。结语:知识付费虽然不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正在成为快速学习和掌握技能或资讯的一种方式。在营销和推广方面,知识付费值得在线教育学习的借鉴。然而,如果我们希望知识付费在低靡期有所突破,就必须摆脱对流量网红的依赖,真正注重内容的稳定输出,并提升用户的系统化学习能力。当知识经济进入到深水区时,我们需要考虑运营、技术和产品,而不仅仅是流量。作为专栏作家,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