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维度说服消费者的心理和倾向
以“卖货”为目标的文案有很多写法,可以利用多种消费者心理。本文从五个维度总结了经常被营销人利用且有效说服消费者的心理和倾向。现在,以更简单的说法介绍这五个维度:未来消费、任务完成、与他人的关系、所处的群体、扮演的社会角色。下面将分别讲述在这五个维度上,哪些心理和倾向经常被利用且有效说服消费者。
未来消费(自我投资)
自我投资是指为了未来消费而进行的投资。它可以分为两类:技能投资和健康投资。技能投资的产品经常通过唤起共鸣来说服消费者,让其回忆过去的困境,并提供解决方案。健康投资的产品则通过描述未来美好的生活场景来吸引消费者。所以,如果你的产品是技能投资类的,可以尝试唤起共鸣的文案;如果是健康投资类的,更适合描述未来美好的文案。
要完成的任务
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越接近完成一个任务,就越不会中途放弃,而会坚持下去。这被称为“目标趋近效应”。在营销中,可以借用这种心理,通过唤起消费者的目标趋近效应来推动其完成任务。另外一个方式是通过“装备加持”,即为任务搭配适当的配件,提升任务的完成质量。所以,营销时要考虑消费者在任务完成的最后阶段是否遇到困扰,以及你的产品是否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与他人的关系
人们在购买决策中经常考虑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你能让消费者相信购买你的产品可以改善他们与某个人的关系,那么他们更有可能购买。比如,某款产品宣传时强调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家人相处,这就触动了与他人的关系这个维度。
所处的群体
人们常常会被所处的群体所影响。如果你能让消费者相信购买你的产品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属的群体,那么他们更有可能购买。比如,某款产品宣传时强调它是专为某个特定群体设计的,这就触动了所处的群体这个维度。
扮演的社会角色
人们在购买决策中也考虑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如果你能让消费者相信购买你的产品可以更好地展现他们自己的社会角色,那么他们更有可能购买。比如,某款产品宣传时强调使用它可以展现自己的高品味,这就触动了扮演的社会角色这个维度。
总之,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利用消费者在未来消费、任务完成、与他人的关系、所处的群体、扮演的社会角色等维度上的心理和倾向,来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
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使用手机,我们会购买钢化膜;为了更好地做饭,我们会使用更好的砧板和菜刀;为了更好地体验新车,我们会添加各种车饰等。总之,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我们会购买某项产品,并且趋向于为任务配备更好的装备。那么,在营销上如何利用这种消费心理呢?如果你的产品是消费者完成任务的主要产品,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互补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与某个人的关系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在社会中,我们不是独自生活的个体,而是时刻与他人进行交互。在这个交互过程中,我们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倾向:关系维持和关系补偿。关系维持指的是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比如,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吃一顿200元的餐,我们可能觉得不那么贵了。这是因为在与他人保持关系的心理账户中,我们的预算上限要高于自己吃饭的花销。所以,很多文案利用了消费者需要维持关系的心理,成功地说服他们购买产品。关系补偿是指当我们感觉别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或者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会产生愧疚感,促使我们做出补偿对方的行为。比如,合作伙伴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感到亏欠,就会倾向于补偿对方。所以,在营销上,我们要善于识别消费者对家人、朋友、合作伙伴的亏欠或愧疚感,然后提供合适的产品,帮助他们缓解这种情感上的压力。
所处的群体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都希望融入某个群体,而不被孤立。但是,频繁转换社会角色会带来新环境和新群体的变化,需要我们适应和融入。为了快速融入一个陌生群体,可以模仿群体内成员的行为。比如,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可能会模仿白领群体的行为,如购买奢侈品包包、化妆和穿职业装等,这些行为成为她们顺利融入新圈子的“通行证”。同样,在营销中,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的目标用户渴望融入哪个群体?这个群体有哪些普遍的行为习惯?使用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目标用户达到模仿群体内成员的目的吗?
另一方面,回避群体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研究表明,当本科生得知研究生是购买垃圾食品的主要群体时,本科生的垃圾食品消费明显减少。这是因为本科生将研究生视为回避群体,通过减少与研究生的相似行为来与他们区隔。因此,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与回避群体形成区隔,往往会赢得消费者的选择。在营销中,我们要问自己:消费者都有哪些回避群体?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他们与回避群体形成区隔吗?
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如父母、学生的老师、员工的上司、爱人的伴侣等。每个角色都意味着相应的责任需要履行。在营销中,我们要善于调动消费者履行责任的倾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有孩子要疼爱、父母要关心、爱人要呵护,从而使我们的产品成为他们履行责任的必备品。
同时,角色的转换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当我们从一个身份、角色转换到另一个时,我们也需要向自己证明“我是谁”。比如,从大学生毕业后成为职场人士,从单身贵族突然变成已婚人士,甚至成为酷爸辣妈。在这个转换时期,我们急需向自己证明自己的身份。因此,在营销中,我们要善于调动消费者的这种“履行责任”的倾向,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转换,从而使我们的产品成为他们证明自己身份的工具。
而这些角色身份的变化,让我们感到生活中存在着不连续的感觉,让我们难以确定自己的身份。当人们经历了更多的不连续感,失去了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和掌控时,就会有夺回控制感的需求,以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因此,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会购买职业装,告诉自己不再是学生,而是成为了一个“职场人”;新人会购买钻戒,表示自己已经不再是“单身贵族”,而是成为了“已婚人士”。那么,在营销中,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点呢?当然,我们应该经常问自己以下问题:1. 人们在经历角色转变时,需要在哪些时期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
- 我的产品能否帮助他们夺回对自我认知的控制感?
结语:以“卖货”为终极目标的文案,有许多不同的写作方式,可以利用多种消费者心理。实际上,它们无非是从五个方向来说服消费者。同时,本文也总结了在这五个维度上经常被营销人员利用且较为有效的说服消费者的心理和倾向。这五个方向分别是:1. 未来消费:唤起共鸣,描述愿景
-
要完成的任务:目标趋近,装备加持
-
与某个人的关系:维持关系,补偿关系
-
所处的群体:融入群体,回避群体
-
扮演的角色:履行责任,角色转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