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付费功能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三年后,微信公众平台开始进行订阅号付费功能的灰度测试。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公众号才有可能被选中参与测试。在这次测试中,订阅号“三表龙门阵”和迟建强的订阅号“MacTalk”发布了测试文章,分别探讨了微信付费阅读的机会和效果。两篇文章的定价不同,试图了解读者的付费意愿。截至目前,“三表龙门阵”付费人数为5399人,收入为5399元;“MacTalk”付费人数为418人,收入为2508元。虽然收入看起来还不错,但对于影响力较大的订阅号来说,这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订阅号付费确实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激励方式。微信通过付费功能,加强了与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关系,提高了微信内容的竞争力,防止优质内容外流。付费功能也适合个人色彩浓厚、个人品牌粘度较强的内容创作者进行内容价值变现。但对于大部分平台来说,仍然采取免费模式,依靠广告盈利。因此,一旦头部内容提供方开始收费,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转向免费的中部原创内容。总的来说,微信内容生态中的订阅号付费功能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了直接的变现渠道,并加强了微信内容的优化。虽然付费功能使得一些头部知识付费内容创作者回流微信内容生态,但知识付费并不是微信的重点,因为微信不会追逐风口,而且知识付费已经逐渐冷却。订阅号付费对于长尾内容创作者来说并不容易。订阅号提供的内容更加偏向资讯获取,知识获取只是辅助作用。大多数订阅号的读者更多是出于对资讯的需求而打开订阅号,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增量。人们更习惯于在朋友圈阅读文章,而不是主动打开订阅号来获取价值信息。
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等年轻人群而言,付费阅读可能会增加 passively accepted 的成本。由于阅读需求的碎片化,创作内容也变得碎片化,人们更倾向于为深度阅读付费。然而,微信订阅号作为一个重要的碎片化阅读场景,其深度阅读的效果尚未确定。此外,微信之前已经推出了“打赏”功能,实际上也是一种付费优质内容的方式,因此订阅号付费似乎有些冗余。付费阅读还面临着盗版的问题。从目前的灰度测试来看,微信并没有对付费文章进行截屏限制,这使得付费内容容易滋生网络盗版行为。这不仅是微信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付费内容创作者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微信付费阅读对微信内容生态的影响将更加深远,但这种影响也是双面的。可以确定的是,付费阅读的推出将加剧微信内容生态的“二八效应”,头部内容可以通过知名度和优质干货直接变现,而中长尾内容创作者则很难选择直接通过内容变现。张小龙曾表示:“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时代,我们希望小号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头部优质内容的付费,或多或少会使得一部分用户的注意力回流到中长尾,但这种回流仍然是有限的。”从流量类型的角度来看,微信内容可以分为纯流量型和价值型两类。前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庞大流量带来的变现可能性;后者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高质量内容的供给上。以某个本地知名生活号为例,尽管拥有大量的流量,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资讯提供者,而不是价值内容的创造者,因此更适合进行流量二次变现。而价值内容方面,垂直行业的深度号虽然流量相对较弱,但内容更加专业化,价值也更高。从付费的角度来看,纯流量型内容并不适合进行内容付费,反而更适合进行流量变现,而高价值内容创作者实际上并不缺乏变现渠道。从灰度测试的结果来看,直接变现的效果有时未必高于流量变现。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有时候价值内容也会自带流量,但这样的价值内容相对稀缺。真正缺乏变现的是中长尾创作者,但订阅号付费作为变现途径,并不能解决中长尾内容变现能力的问题。这就好比微信给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本“屠龙秘籍”,但实际上却找不到屠龙的目标。因此,无论是头部内容创作者还是垂直行业内容创作者,订阅号付费似乎都有些“鸡肋”。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微信在经过三年内测之后,才再次进行订阅号付费阅读的灰度测试的原因。微信“短内容”在付费阅读之后的新可能性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除了对公众平台的“遗憾”外,还提到了微信“短内容”的出现。如果说,付费阅读是微信内容生态“变革”的一次小尝试,那么未来微信在内容生态上应该会有更多更明显的变化。内容争夺背后是流量争夺,而流量争夺实质上是海量信息内容与用户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竞争。微信在注意力方面面临困境,因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正在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在这种背景下,“短内容”成为微信内容生态应对现实变化的一种策略。内容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和视频。也许将来,微信内容生态中会加入短视频,这并不足为奇。另外,微信在“变化”这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基于社交关系链条作为商业逻辑和商业生态结构的根基,同时也基于数亿微信用户的社交和内容获取体验。以苹果为例,由于对 iPhone 的依赖,新款 iPhone 在技术应用上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如全面屏的应用和 5G 技术的采用等。与不成熟的创新技术相比,苹果更倾向于采用经过市场验证的新技术,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微信也是如此,腾讯的游戏业务和广告业务的基础和壁垒归根结底是以微信和 QQ 为基础的强社交关系链。因此,腾讯对于强关联社交产品的依赖程度不亚于苹果对于 iPhone 的依赖程度。所以,对于用户和整个腾讯商业生态而言,微信的每一次变化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可能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微信的发展历程来看,支付功能、公众平台和小程序是微信产品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支付功能的引入将微信从社交工具发展为社交支付平台;在此基础上,公众平台的出现将微信再次发展为内容平台,为自媒体创造了一个茁壮成长的土壤;而小程序的推出使微信成为一个集社交、支付、内容和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平台”。那么,在此之后,微信的下一个发展里程碑在哪里?微信做短内容,目前的实现方式之一是通过小程序实现;另一种方式是基于订阅号信息流增加视频的权重,同时平衡优质图文内容和视频内容。从可能性上来看,微信很有可能通过小程序来挖掘短视频的潜力。目前,腾讯已与快手合作成立了一家公司,未来也不排除深入合作的可能性。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图文内容,微信内容生态的变化最终都是为了提供服务。无论是内容付费功能还是所谓的“短内容”,它们只是现有内容创作者维持生计的一种方式或途径。从战略上看,微信很可能通过不断完善小程序来实现内容和服务的触达用户。在内容方面,通过搜索功能的算法优化,不断增加触达用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将搜索下沉到小程序内部,缩短转化路径,提高信息和服务的链接效率。无论是订阅号付费还是人们期待的“短内容”,最终都是为了服务小程序这个载体。
微信正处于成熟发展的后半段,已经不再像成长期那样迅速发展。尽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流量产生了冲击,但微信并不着急追求用户活跃和流量。这是因为抖音和快手等平台无法触及微信以熟人关系链条为基础的强关联社交内核。与用户活跃度相比,微信更关注信息转化为服务的效率。在强调社交属性的情况下,仅依靠信息直接带来的收入有其限制,微信商业化的限制不是流量,而是社交与商业化之间的矛盾:过度的商业化必然会损害用户体验,而成熟期的产品又需要进一步商业化。因此,对于微信来说,以服务为基础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
最后,张小龙曾经表示,微信是一种用户使用后就离开的工具产品。而工具产品的核心是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实现“社交即微信、微信即服务”的理念才是张小龙追求的工具型微信的最终目标。至于订阅号付费与否并不是关键,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毕竟,在当今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除了互联网行业内的人,很少有读者真正关心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