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的50条碎碎念
关于品牌、新消费和营销的思考已经总结成了50条碎碎念。大部分品牌要么注重性价比和平替,要么通过强化品牌元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或者通过抢占某个市场领域来获得成功,但更多的是充当“工具人品牌”。品牌的成功需要使命化、品类品牌化和产品差异化。在数字化消费升级的时代,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升级,而是抢占市场份额。营销的关键是面向自己的目标用户,吸引那些真正对产品感兴趣的人,而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吸引不会购买产品的人。对于初创品牌来说,最快拿到入场券的路径是通过创始人的初心、品牌核心价值观、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品牌背后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共情来共同推动情感化的故事。错位竞争是任何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原则,小企业可以养家糊口,但如果想要做大,就必须在市场上树立标杆,并具备足够的差异化。许多品牌涉足多个领域,这不仅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维持活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找第二个增长曲线。营销的关键在于能否放大产品的优势,让更多的人认同。市场营销不再仅仅是广告投放和活动策划,而是一个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闭环,通过与消费者沟通、洞察消费者需求以及通过消费者反馈驱动产品创新来实现。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逻辑和决策过程,品牌不需要层层说教,而是要寻找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不是仰视的上帝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要与用户共同创造文化,才能真正让用户喜爱产品。内容是连接用户需求和品牌内核的新货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实际上是为内容买单。团队的力量是实现快速成长的关键,即使品牌起点再高,如果团队问题没有解决好,最终可能只会成为空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这是品牌的天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应该是有感触的,不能挑逗用户的情绪是做品牌最危险的地方。没有内涵的品牌没有资格与用户建立深入的关系。品牌的使命是创造幸福感和价值,让用户对品牌难以忘怀。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会随之而来。在用户运营的黄金法则中,圈层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圈层意识,才能有效调动情感和参与感,实现口碑的引爆。不仅仅是做内容就够了,要做极致的内容。内容和极致内容之间的差距,就像是家门口的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差距。
颜值这种软实力,实际上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尤其是在互联网打破信息传播壁垒的今天,一款凭借颜值出圈的产品爆火,后面就会有无数个同质化包装产品跟进,并且几乎零成本地复制你的打法。
打败翻译、司机、棋手、会计的,不是更好的翻译、司机、棋手、会计,可能是机器人。跨界打劫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多。
现在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吃鸡蛋,还要吃有机、营养的土鸡蛋,吃有价值观的母鸡下的鸡蛋。所谓有价值观的母鸡下的鸡蛋,指的是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经营鸡场,才能生产出有价值观的老母鸡。
很多公司的失败都归因于创始人的失败。他们有梦想、有情怀、有激情、有行动,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常见的致命点:容易陷入创始人的幻想。
很多创始人都是有情怀的人,他们容易产生代入感,一旦特别喜欢某一个产品或某一件事,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遗憾的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思考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模式论证等问题,只是活在自己的情怀小世界中。
要真正实现品牌升级,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发生变化,为谁而变化,如何变化?
想要打造一款让用户为之着迷的爆品,只做到100分是基本要求,要做到120分才有机会。
不要问品牌老不老化,因为品牌永远不会老,老化的只是品牌的产品力。
打造产品时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不要想着什么都要。
所谓的网红爆款现象,反映的不是马斯洛金字塔最底层的物质需求,而是金字塔尖的精神需求。
不论是面向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的创业公司,都可以运用品牌打造的三段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产品优势;第二,要搞清楚与竞争对手的主要差异;第三,要了解消费者的痛点。必须将这三点融合在一起。找到这个点之后,如何验证它?有三个评价标准:顾客认可吗?销售使用吗?竞争对手嫉妒吗?
细分市场是新品牌起步的最佳时机,但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突破品类的限制。
商业必须深入探究生意的本质,回归到人性,才能有持久的生意。
先做好产品的价值感,然后再考虑营销。
摒弃幸存者偏差,不要无限放大基于特定环境下某个品牌的成功经验,而是要深入分析,真正理解别人在从零到一、从一到十的过程中做对了什么。
打造品牌时,有时候做加法很容易,难的是做减法。
要实现销售转化,有七种武器:互惠、喜欢、对比、厌恶(痛点)、言行一致、社会认同和稀缺。而喜欢,往往是从颜值开始的。
对于品牌营销来说,年轻人更喜欢真实接地气的方式,而不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
90后和00后的消费观与80后和70后完全不同。我曾问过一个90后,她介意告诉别人她今天穿的大牌衣服是租来的吗?她回答当然不会!这是一件非常环保的事情。
品牌经营就像经营旅馆一样,每年都需要投资一定的维护和保养费用,这不是支出,而是战略投资。
打造品牌需要一点“笨”,甚至有时候需要一点“慢”,要做到四个出色:出色的产品、出色的用户沟通、出色的品牌语言和出色的用户价值。
商业是一场持久战,起初需要的是灵感、勇气和运气,接下来需要的是坚持、眼界和理性。
定义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品牌文化形成的过程,而品牌文化是品牌建设早期的一部分。然而,很多创始人经常忽略这一重要步骤,开始只关注销售环节的问题,然后再确定他们的竞争优势、描绘理想客户。
目前这一波浪潮是新消费人群带来的替代性品牌商机,全面替代上一个代际相对固化、稳定的消费模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可以预见,当00后和1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下一个十年,可能还会迎来一波消费品重做的商机。
不懂流行文化的人无法做好传播工作。在设计传播信息时,要了解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人们关注什么,人们想看什么,确保传播出来的内容能够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
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成为爆品?购买前,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所期待;购买时,要给消费者带来惊喜;购买后,要让消费者愿意谈论并向朋友推荐。
如果你耐心看到了最后的第50条,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吗?第50条留给大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