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遇到羊毛党怎么办?
做活动遇到羊毛党,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做活动的人来说都会遇到,下面我们来仔细讨论一下。
羊毛党的出现现象
在前几年,随着P2P平台的兴起,一个名为「薅羊毛宝典」的公众号凭借其独特的定位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如今,搜索「薅羊毛」在百度上会出现450万个结果,可见其热度之高。早些时候,在微博上曾有一群被称为「抽奖专业户」的用户,他们每天不停地转发抽奖活动,以此获得奖品。更早之前,黄牛在市场上就已经活跃了好几年。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任何产品,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人就会出现。他们在公司和产品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如何让用户薅羊毛
如果一个产品希望吸引用户薅羊毛,就需要将防刷机制简单化。为了防止被薅羊毛,产品和运营团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来建立防刷机制。防刷机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设立黑白名单。所谓黑名单,是指名单中的用户无法获得奖励,或者只能获得普通奖励;而白名单则是指只有名单中的用户才能获得奖励,或者名单之外的用户无法获得奖励,或者只能获得普通奖励。如果在产品运营初期,希望有用户薅羊毛并传播产品,那么就需要故意展示一些破绽,吸引用户前来尝试。我们最熟悉的案例之一就是百度网盘最初吸引用户的策略。2013年6月,有人发现百度网盘充值容量存在价格漏洞,只需支付5毛钱就能购买100G容量,因此许多人乘机购买了大量容量。事后我们发现,这其实是百度刻意设计的行为,通过这一举动,百度网盘吸引了大量用户购买容量,即使其中一些人终身也用不完这些容量。通过这一策略,百度网盘在竞争对手360云盘等其他云盘的夹击下,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占领了市场份额。当用户习惯了这么大的空间后,就会继续续费,而对于未使用的空间,百度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因为这些空间从未被使用过。
如何拒绝被薅羊毛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想被用户薅羊毛,那么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薅到。这里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先含糊一下,因为我打算在书里写这个案例,如果在书出版前被大量转载,那就尴尬了)。有一年,亮哥接到一个任务,需要将积分的黑市价格从接近财务成本价拉回到正常市场价。于是,历时半年的「破通胀」行动开始了。具体做法很简单:
-
改变积分的发放和消费规则,控制积分的价值。
-
分析大额用户的行为,识别出有问题的用户,并将其加入名单库。
-
限制所有实物商品的每日兑换库存,并开启抽奖通道。
-
在兑换实物商品之前,必须进行抽奖验证,以确定是否有兑换资格。
-
年底强制清零所有积分,并将一定比例转换为新积分。
然后发生了什么,相信你已经能猜到。首先,我们改变了规则,关闭了获取通道,这样现有的积分大盘就成为我们的目标。其次,我们识别用户行为,限制了有问题用户使用积分兑换实物商品,从而防止他们套利变现。最后,通过重新分配利益,我们区别对待正常用户和有问题用户,让正常用户获得高额的有价积分回报,继续兑换他们想要的商品,同时保持他们的贡献;而有问题的用户则会被返还比之前低无数倍的积分存量,彻底丧失能力。
如果有问题的用户再次累积超量积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获取规则来解决。至于具体如何改变规则,我就不再详述了。因此,你看到了,如果平台不想让某些「只」为了薅羊毛而来的用户得利,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简而言之,我想让你薅,你自然可以薅;但如果我不想让你薅,你完全不可能薅得到。这里我想要表达的是,对于运营人员来说,「规则」一直都是最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决定了对用户的掌控程度。当然,这一切取决于对用户行为价值贡献的了解程度。
用户是否薅羊毛,决定权在平台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方法论相关,即当你遇到用户薅羊毛时,你应该如何应对。另一方面则与世界观相关,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容忍用户薅羊毛,反之亦然。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如果允许用户薅羊毛可以带来大量用户,那么可以允许用户薅羊毛,即所谓的「露个破绽」;但如果产品已经成熟,是否允许「被薅」则完全是一个决策问题,而不是操作难点。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