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与不断修正:提升运营有效产出的方法
运营中如何提升有效产出,减少无用功呢?根据多次运营经验,我总结出了两个关键点:顺势而为与不断修正。
作为运营,我们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KPI。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中,运营承担着实现收益KPI的责任,而技术、设计和产品团队都是为运营提供支持的。能否完成KPI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产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事情是否有效果。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产生效果,用户增长和收益增长就会指日可待;而如果工作没有效果,结果就不会那么乐观了。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有效产出,也就是减少无用功,尽量避免试错,确保每件事情都做对。根据我之前的运营经验,我总结出了两个关键点:顺势而为与不断修正。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团购活动的案例来解释这两个关键点的含义,并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复盘团购活动案例、《原则》中类似思路介绍、该思路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对我们运营的价值。
复盘团购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我在一个教育行业的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我们的盈利方式是售卖在线课程。作为运营,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够卖出更多的课程,让用户花更多的钱购买课程,即使他们不听课,只是购买也可以。虽然有些不道德,但为了达到KPI,我别无选择。
活动需求:年后回来,我们推出了一门定价为5888元的课程,并计划通过团购的形式进行推广。我们希望用户可以拉朋友一起参与团购,参考拼多多的模式,用户为了免费获得小玩意可以做出各种事情。因此,我们设定了一个30人的名额,如果团购成功,将会获得不小的收益。
活动的入口:活动形式很简单,只要有30人以团购价格购买课程,活动就开始,否则活动取消。然而,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后,遇到了一个问题,活动入口放在哪里呢?我们的APP目前并不支持团购活动,只能借助第三方平台,于是我们选择了微店。然而,当活动上线后,发现微店的功能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团购活动上线:第一个问题是微店的团购活动仅支持2到10人,并且需要付费。付费不是问题,问题是人数限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赶紧寻找替代方案,在研究微店的其他功能时,发现了一个群团购的功能。当时看到有团购二字,觉得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们测试创建了一个群团购活动,设置与我们活动规则相同,并在公司群中观察效果,用户体验还不错。唯一的问题是用户需要分享才能报名,但影响并不大,我们决定先上线。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群团购?群团购指的是必须在当前群内购买,即只有当前群内的用户数量超过30人,其他群的用户参与是不算的。这个问题真的让我始料未及,我原以为只要是团购,不管用户在哪里参团都可以计算在内,结果并非如此。而且,微店的团购活动分享出去竟然是小程序!这是抓住了小程序的风口,我们的老板真有眼光!小程序的好处是没有链接,无法复制和保存。我创建好活动后,想复制链接群发给用户,结果发现无法实现。于是我紧急想出了一个对策,创建了一个微信群,让所有有意向的用户进群,真的把这个团购活动变成了群团购。每有一个用户进群,我都会转发一次小程序到群里,让用户继续转发给其他人报名。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反应,当天就建立了80多人的微信群,有10多个人报名参团,但与目标数量还有差距。于是我想,能够加入微信群的用户一定对活动感兴趣,并且在加入群之前对活动的价格也是接受的。他们之所以没有报名,我猜测是因为不熟悉参加活动的流程,活动的门槛太高,导致用户不愿意报名。因此,解决方案就是简化活动流程。我找到了一个问卷调查网站,生成了一个用户报名的链接,只要用户对团购感兴趣,点击链接,填写个人姓名和电话即可。客服会进行一对一电话联系,确认报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填满了剩余的名额,最终圆满完成了团购活动。
活动总结:由于我们的产品不支持团购功能,我们选择了第三方平台,但由于是第一次使用,对功能不够熟悉,与预期有一些出入是正常的。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根据已有的功能,顺势而为,不断调整策略,快速反应,最终实现了活动目标。在我运营“老虎讲运营”公众号时,也曾修正过几次策略。之前尝试过发布一些激励性的文章,虽然阅读量和评论数比较高,但转发量不理想。考虑到自己的时间成本,最终放弃了这方面的尝试。
《原则》中类似思路介绍
最近一本很火的书叫做《原则》,在这本书中,我也发现了类似的思路:“我们并不是预测经济环境中发生的变化,然后根据这些预测调整投资组合,而是变化发生时捕捉它们,不断调整我们的投资对象,以使投资始终集中在当时表现最好的市场上。”
书中讲到了通胀和紧缩这两个无法预测的变化,市场的走势完全取决于领导层的决策。如果领导层决定印钱,那么就会持续通胀,投资黄金可能会更好;如果领导层决定提高利率,紧缩货币,那么投资债券可能更有利。这种思路强调的是根据变化来调整策略,而不是事先预测变化并根据预测调整策略。
通过以上的案例和书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顺势而为与不断修正的思路在运营和投资中的重要性。这种思路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使得我们的工作和投资始终保持在最有利的状态。然而,这种思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新功能或新领域的不熟悉可能导致一些困惑和错误的决策。尽管如此,顺势而为与不断修正的思路对于我们运营工作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工作效果。
通过以上的案例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到顺势而为与不断修正的思路在运营和投资中的重要性。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减少无用功,提升有效产出,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因此,在运营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并灵活调整策略,以实现更好的运营效果。
投资决策的优劣应基于对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并进行调整,而不是仅仅依靠计划。通过分析过去的案例来推测未来的走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类似地,通过产品内测数据的表现来预测推广时的盈利能力,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推广预算,避免资源浪费和错失机会。
该思路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有效产出。如果能够善于运用这个方法,即使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差。这体现了运营能力的重要性。作为运营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工作,包括活动、用户和方案等等,面临的困难和责任也不可避免。一个牛掰的运营人员需要善于解决问题,这意味着通过不断调整和修正,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好比将一个半死不活的项目变成公司的收益支柱,这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然而,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实时调整并不适用于每个人,需要我们具备专业能力的支撑。只有当面临问题时,才能知道如何快速调整。如果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很难立即想出应对方案。因此,我们需要多学习、多掌握策略和技巧,并借鉴他人的经验。这样,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参照他人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思路适用于新的、无法预测的事情,而不适用于重复性的工作。对于重复性的工作,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操作,而不需要频繁调整。
顺势而为和不断修正的思路对于我们的运营工作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学习工作流程一样需要掌握它。每种工作技巧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这种思路也是一种做事的方法。一旦我们熟练掌握了这种思路,我们在工作中会更加游刃有余。许多人反馈说他们在做事时感到迷茫,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其实这是因为缺乏做事的思路。这种思路同样适用于创业型工作。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种思路尤其适用。当产品投放市场并收集到用户反馈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反馈来调整发展方向。找到正确的方向,初创公司就会茁壮成长;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就有可能成为那99%失败的公司之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