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的五种套路
本文分享了社群运营的五种策略,介绍了从建群到运营的要点,实用性很高,适合年轻大学毕业生学习。
社群运营:请注意,不要发广告,请自重!我:你好,我的链接里没有任何产品信息,只是我对这个行业的个人见解,希望在互联网交流群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你觉得呢?群管理员:宣传也是广告!然后,群主发了一条广告@所有人!接着,显示:你被移出群聊!虽然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我还是想说,每个人进群都是希望有所收获的。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值得其他人学习的地方,别人分享的干货文章难道就是广告,群主分享的内容就是圣经吗?这真的是社群,还是一些人的自娱自乐之地呢?在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的时代,我也想谈谈我对社群的一些看法。
群主的目标还是群目标:社群是一群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群体。建立社群和创业一样,首先要确定目标的归属感。如果不确定这个目标是属于群主个人还是群成员共同的,我建议还是暂时不要建立。之前我听说一个可以同步微信图文的系统,很好用,可以一键同步多个自媒体平台,非常方便。但是由于还在内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修改主题标签等BUG。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方建了一个群,我也被拉进去了。其实,这对双方都是好事。用户不仅可以结识群友,还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循环中提供反馈,帮助公司优化产品。但是,群主在衔接环节的做法让人反感,可能是占有欲太强。入群后,群主以各种形式提醒我们提交软件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的任何信息都被视为广告。这似乎是各大微信群的通病。想想看,自媒体人的成长需要沉淀大量文章和知识架构,最终目标是在各大平台发布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变现需求。而官方建群的目标是完善产品,这根本不是真正的社群,准确来说只是一个用户群。现在有很多工具型产品,如果别家的平台功能比你的更强大,用户自然会转投别家。我刚意识到,这个群的名字都是XXX测试群,原谅我的认真,如果改成“共赴100000+之路”这样有激情的名字,大家一定会更活跃。
前置可实操内容,提升群友参与度:在现实中,目标往往是遥远的,能不能达到是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应该把过程做得有意义,特别是分享环节。XXX老师经常在群里分享PPT制作技巧,从基础的标题写法到进阶的动画制作,每次都有听众咨询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引发了各行业人士对制作PPT的感想。如果一开始就传授去除背景等高级功能,新人是消化不了的,不如直接使用模板更快。这样做完全失去了做PPT的意义。还有一个同学,从运营小白一步步学习,最终成为微信运营主管,靠的就是掌握自媒体的技巧。这对XXX老师来说也是名师出高徒!在分享内容时,不能太宏观,听起来像回事,但事后无法操作。两年前讲互联网大趋势可能还有意义,但现在大众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科普了,他们可以直接在门户网站上看相关资讯。那么,群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当然,分享的内容也不能太复杂。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教做手工蛋糕的群,老师讲解得很流畅,PPT的引导也很好。蛋糕看起来很美味,但整个流程讲解大约需要1个小时,最后还鼓励我们亲手做一个蛋糕,并在群里分享心得体会。但是,一般家庭都没有做蛋糕的工具和材料,参与度注定不高。当然,也不能排除店家为下一步引流做铺垫的可能性。如果是我来分享这个过程,我会介绍如何切水果进行装饰,比如给猕猴桃去皮的小技巧。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切块,但是切下来的果肉仍然带着皮。一个小技巧是先切掉尾部,然后用勺子沿着果肉的边缘旋转切入,这样可以轻松地取出果肉进行点缀装饰。小技巧比大理论更容易操作。这个过程非常贴近日常生活,操作起来比直接烘焙蛋糕胚子容易得多。等到完成这个阶段的线上互动,再引导群成员去线下店体验做蛋糕,整个群的活跃度和粘性就会提高很多!
学会用标签召集群成员:和一群喜欢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情,这句话我在参加培训课程时听到的,现在想来还是很对的。只有群成员互相认同,才能维持一个群的秩序。那么,我们该去哪里找这些人呢?李根同学经常听公开课分享,群里的人来自各个地方。但是如果要贴标签的话,不外乎是#潮男潮女##互联网重度用户##酷爱电子产品##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等等。虽然群已经建立了很久,但大家的共性仍然存在。前段时间Pokemon Go开始流行,有人在群里分享了一张一起玩这款游戏的群二维码,我果断加入了。发现有很多是馒头群的熟人,大家迅速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如何翻墙下载游戏到如何收服小精灵。这种通过群建群的方式可以高效地找到准用户,非常有效。
精简、活泼的群机关
一个群的容量适宜在60-100人左右,不要期望一个人可以掌控几十个500人大群,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控制住。这就像是打群架一样,1对500的情况下,想象一下这个场面是多么壮观啊!但是,有个搭档是必要的。我建议每个群只需要有一个群管理员和一个群秘书,但是我常常看到一些群里有大约10个群管理员和群秘书,一进群就看到顶层都是官方人员,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这是一个群,不是监狱。随着社群的热度增加,社群运营这个职位变得越来越紧俏。提醒各位老板,一定要找一个乐观外向的人来担任这个岗位,就像之前提到的王筱雪同学一样,聪明的人都知道做好工作对公司和个人都有益处。
关于不得不说的广告
为什么进群之后立刻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呢?除了之前提到的目标不一致之外,很可能是因为群主把进群通知写得过于生硬。每次有新人进来都要@所有人,要是真的建了一个500人的大群,那么进来的早期成员就要受到400多次的骚扰。任谁都受不了这么频繁的骚扰,大家一旦厌烦了,群的认可度必然会降低,广告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无论如何,广告是无法完全限制的。除了发红包或者设定固定时间段发广告之外,我个人认为,应该从源头上遏制广告。不要一开始就公开放置二维码,因为进来的人良莠不齐,会破坏群的正常运营。如果我非要发广告的话,我会先将群成员逐个加为个人好友,再发送广告。顶多就被踢出群,反正我已经获得了人脉和宣传效果,没有什么损失。关于社群运营,我的观点可能不一定都对,但至少是有用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