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手、与你快活,绝地求生——运营锦囊
亲爱的读者们,我很高兴回归并与你们再次相聚。我要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我们能够在这里相识,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都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敢于奋斗的人。在这里,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前行,从不感到孤单。现实中,我们可能因为追求薪资而艰难度日,不断磨砺自己的性格,美其名曰“成长”。的确,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低头,不得不妥协,但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生活除了妥协,还有追求诗意和远方。
进入主题,虽然初入新媒体行业的人们都有追求大展宏图的梦想,但通常会选择一到两家公司工作,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价值。
运营的身份
-
在古代,运营的角色可以被比作军事家、谋士或智囊。
-
军师鼻祖姜子牙
-
先秦范蠡
-
兴汉三杰之首张良等
-
在现代,运营的身份可以是董事长、CEO或创始人。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
-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
-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等
运营并不仅仅是独自运营一个产品。真正的运营是运营整个市场,运营世界的资源。
运营要讲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你拥有才能,却生不逢时,也无法创造价值。举个例子,你在一个传统企业工作,行业非常不景气,老板想尽量少花钱将产品通过新渠道销售,而你却想利用新渠道重新打磨产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就是思维本质的区别。
-
做运营要注重政府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借势营销。
-
政府政策的明确支持和引导对某个领域的发展,必然会催生该行业的巨头和井喷式发展。
-
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化、快递业的壮大化以及环保绿色理念的倡导。
-
了解时势、顺应时势,借势营销。
-
做运营要注重地理位置和了解自身优势。
-
了解自身人群的属性。
-
研究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
做运营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价值观。
-
认同企业的价值准则。
-
具备责任感。
-
互通有无,相互配合。
运营具体要做什么
运营需要懂得数据、内容、市场、商务、用户、产品、社区和App。总结起来就是运营监控、流程设计、战略规划、系统规划和统筹管理。(是否感觉很复杂)
推广策略
我们不仅要找到客户,还要让客户能够主动找到我们。
运营利润来源
包括屌丝经济、粉丝经济、懒人经济和自媒体经济。我们要满足用户的撩妹和装逼等需求。
运营管理的类型
-
魅力型:善于把握时势,善于把握人心
-
实干型:通过持续努力获得回报
-
高压型:善于把握节奏,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占市场先机
领导者应具备以下素质:
-
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
-
统一方向
-
做出无私的判断
-
成为旋涡的中心
-
谦虚,不骄傲,再接再厉
-
小善乃大恶
结果导向型运营
运营必须主动承担公司业绩结果,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如果你所在的岗位无法承担公司的运营结果,那么你不属于公司的核心范围,对你的成长也没有太大好处。
附:过去10年互联网崛起对运营人的影响
行业发展对运营有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
第一个阶段:2006年左右,这时期入行的运营有十年的经验,这时的运营主要集中在BAT、盛大、天涯猫扑、网易等公司,电商、社区、内容和游戏运营非常流行。这时期入职的运营功力深厚,往往能在一家公司待上5年以上。
-
第二个阶段:2011年前后,垂直电商、团购以及微信微博的兴起。这时期入行的运营有更多的选择,能够享受行业大战的热闹。这时期的运营技能也有不错的修为,大多数人在一家公司的时间不超过3年,同时独角兽公司的崛起给予了他们更多机会。
-
第三个阶段:2014年移动创业爆发,巨头公司提高了招聘门槛。这时期入行的新人更多涌向初创公司。然而,随着竞争和泡沫的加剧,只有少部分人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其他人则不断面临倒闭和裁员的困境,寻找新的机会。这些人的成长轨迹决定了他们是否能进入BAT等大公司,而不得不在行业中漂泊,期待更好的创业机会。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有时会产生危机感,怀疑当下的许多运营人员是否能像前辈们一样深刻理解运营和商业体系,而不只是简单地掌握运营技巧并对行业发展有所见解。
公司要求:对待应届生,大公司仍然有严格的面试流程和要求,尤其是运营岗位。沟通能力、可塑性、价值观等也非常重要。如果有同类公司或项目的实习经验,会更有优势。然而,在初创公司中,对待应届生的态度则略有不同,更多的应届生选择去小公司挑战自己。小公司通常会降低门槛招聘推广人员,但在核心运营岗位上,要求有实操经验和创新思维。如果没有进入大公司,并且在创业公司中没有探索、总结出自己的运营理念和体系,也没有成功的运营案例,那么很难进入大公司。大公司在社招时,除了严格的工作年限要求外,还需要在单一领域有资深的运营经历和成功案例。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运营人员是一个更理性的话题,机会要求非常清晰,但也容易让人感到困惑。
成长环境:
-
培训体系:大公司在培训方面做得更好,入职培训帮助员工快速了解公司的业务体系和发展历史。团建培训活动可以促进不同岗位的员工交流和跨部门合作。此外,还有多场运营技能培训和案例分享会议。小公司的培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员工的传授,需要员工有自我驱动和领悟能力。
-
工作规范:大公司在规范养成方面做得更好,对于运营来说,养成良好的规范对项目的把控能力和风险降低至关重要。邮件、周报、工作流程等规范帮助运营管理项目并预测结果。小公司通常拥有灵活的汇报反馈机制和扁平化管理,这使得项目信息更加透明,同时也促使员工养成撰写周报和总结的习惯,让自己对每件事情都有清晰的了解。
-
职业挑战:在大公司做运营,压力主要来自于KPI,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根据KPI制定工作路径,即使超负荷运转,也能清楚每天要做什么。而在小公司,最大的KPI来自于公司整体,运营需要不断尝试和寻找创新的方式。在小公司中,运营希望像大公司一样拥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指标,而在大公司中,运营则希望像小公司一样有更多的自主尝试机会和技能掌握。
公司资源:
-
团队配置:在大公司中,可以快速抽调团队,新业务的小团队拥有完整的前后端设计、产品和运营等。而在小公司中,人员配置可能需要等待,这使得运营在资源上有所限制,但也激发了更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
人员素质:小公司的人员素质常常参差不齐,原因可能包括资金和项目进度等因素。
-
共享资源:大公司拥有很多共享和互补的技术和数据资源。在流量资源方面,主站和核心产品拥有足够的流量,其他部分的流量需求只需要提交申请即可获得资源分配,常规营销不需要额外的预算费用。而在小公司中,每一次营销需求都需要运营负责所有的流量采购、成本核算和ROI评估,在有限的预算内进行精打细算。然而,这也给了运营更多全渠道决策和尝试的机会,以及更长链条上的投入产出测算能力。
结果:
在大公司的新项目中,一旦确定方向,就会投入大量资源推进项目的独立发展或者关闭。中途很少有过多的方向调整,更新战略只是尝试而非生死之战。在公司中,产品具有创始人的愿景,但更现实的目标是生存下去,所以整个过程中会面临重大方向和运营策略的调整。在这一次次调整中,运营更像一个为孩子生病积极求生的母亲。
收获和轨迹:
大公司的收获包括严谨的工作开展和管理流程、扎实的技能、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对市场的广泛认可。小公司则更多地收获各个领域的技能,有机会独挡一面,面临更多的成长压力和试错机会。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们的心声!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