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方法论的实践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我们各自的运营成长路上,肯定听过不少的运营方法论,但是你们有没有过总是用不上的感觉?相信本篇作者韩叙针对这个问题所整理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会给你一个答案。
去年9月,我开始运营这个公众号,是这么规划的:受众为互联网运营从业者,定位是深入浅出的实操经验,有独特想法,特色是以亲身经历或朋友的案例为论据,目的是将运营经验系统化结构化,形成方法论,推广方面不做刻意推广,以内容质量聚集用户。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收到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你说的我都懂,但执行起来可没这么容易,方法论在我们公司根本用不上,看看就行了,运营的理论很难变成实践,看完文章然并卵。看到这些评论,起初我有些不解,都已经列举这么多案例了,为什么还说没用呢。后来我明白了,从理论到实践虽只有一步之遥,却有本质不同,跨过这道坎不容易。究其原因,要么是对理论的理解不到位,要么是执行中出了问题,造成理论和实践的差距。给人感觉就是「道理我都懂,但依然不知道改怎么做」。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
理论与客观条件不匹配:理论是适用于大多数情况的,但仍需要满足一些既定条件才成立,如果条件有差异,之前的理论就不一定适用了。举个例子,为什么说成功学读多了没好处,是因为马云李彦宏等人的成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得出的经验也是成功以后倒推出来的。这些理论经验的成立,是建立在很多客观条件同时存在的基础上,缺一不可。所以,用理论去套用自己的项目时,会发现虽然情况类似,但完全不适用。这就是理论和客观条件不匹配导致的。
执行是另外一个难题:即使理论可以套用在实际项目中,但执行过程也可能出现问题,影响最终结果,让我们误以为理论是没用的。其实,「懂理论」和「会执行」是两回事,搞定前者可不等于也能拿下后者,执行是另外一种技能,是同等重要的课题。要想达到最终效果,必须理论和执行双管齐下,缺一不可。那些只会写文章,不会做事的朋友,就是因为只掌握了其中一种技能。那些只埋头干活,不懂提炼方法和总结规律的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
理解的偏差和几位留言说我文章「空洞」的朋友交流,寻求改进建议。但我发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并不到位,甚至一些核心观点也没领会到,仍然是拿着已有的知识去解读我的文章。我的意思并非自己的文章都是真理,至少应该先能看明白。比如,有个朋友说那篇「用户分层理论」没什么新鲜的,不就是马斯洛理论吗?其实大家都清楚,这两者除了都是三角形之外并没其他共同点。除此之外,与「在行」上的朋友交流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比如,我认为有个朋友的项目,最重要的是搭建核心用户体系,讲了思路和步骤。但他始终把这件事看作是「建群和拉人」,即便我多次挽回也无效,这就是理解上的偏差。不同类型、背景、经验的人,对理论的理解也不同的。比如那些经典的书籍,我们常读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就是因为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准确理解是第一步,实践落地是第二步。如果理解有有偏差,甚至没有领会,就相当于第一步没跨出去,你们第二步的实践效果肯定不会好。
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看起来每一步都有坑,都会影响实践的效果。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两点:构建自己的方法论和保证实践的效果。
构建自己的方法论:由于他人的经验与自身的客观条件不匹配,所以要有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这样才更适合实践中的客观条件,才能更灵活的运用。方法是将理论进行吸收和重组。吸收阶段,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广撒网的吸收现成的理论,暂不做正确与否的判断。比如自己提炼的碎片化经验、书上的知识、互联网上的信息、其他产品的案例等。重组阶段,将上一步收集的杂乱、碎片化信息,按照不同的纬度进行多次重组,再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慢慢构建起相对完整的方法论。这个从吸收到重组的过程,有点像「搭积木」。先要把一块块小积木收集到面前,做到尽可能多;再按照自己的想象,把面前的积木一块块的搭起来。在这个搭建的过程中,肯定是每一部分逐步完成的,比如先有花园再有池塘,最后才是整个公园。
保证实践的效果:有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将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且保证最终效果。即使是细节,也要总结方法和指定标准。比如冷启动时,种子用户最重要,最初的500个种子用户决定了社区的氛围和调性,所以要去找符合定位的优质用户。实践时,关键是如何找到这样的用户。只是一声令下,让运营们分头乱找,没有方法流程和明确标准肯定不行。这样对执行环节没有把控力,更无法预估效果。解决办法是,尽可能提前确定所有可以确定的元素,不给执行者预留过多的操作空间,否则只会带来不可控性。这里并非忽视员工的个人创造力,而是说创造力更适合释放在「理论」层面,执行环节「去做」更重要。
引入种子用户的步骤如下:
-
确定寻找的渠道,可以列出微博、豆瓣、知乎、贴吧等。
-
确定目标用户的特征和所在页面,以便在相应的平台上寻找他们。
-
制定多套文案,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文案进行推广。
种子用户的重要性在于社区冷启动阶段,需要运营手动预先添加一些内容。根据显性基因决定论,用户刚打开产品时所看到的内容将决定他们对该产品的定位。因此,我们需要确保预先添加的内容是高质量的,并符合社区的定位。
在实践中,需要明确优质内容的定位和标准,并为每种类型的内容提供三个典型样本。团队还需要知道在哪里获取这样的内容,并如何产出。即使是细节的执行环节,也需要进行良好的项目管理。执行的关键就是做好每个环节,将碎片化的小事拼凑起来。
为了达到引入30个种子用户的目标,可以按照以下时间安排:
-
确定5个引入用户的备选平台:0.5天
-
联系50个种子用户:1.5天
-
进行二次跟进并确定30人:1天以上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可以将目标和工作内容细化到半天的时间段。例如,周二上午确定5个引入平台,周二下午和周三上午分别联系17个用户,周四上午和下午进行二次沟通,最终确定15人。考虑到一些不可控因素和折损的情况,计划联系50人以确保达到30人的目标。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将能够更好地控制结果。
总结一下,理论和方法论代表着一种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直接答案。作为运营人员,我们不仅需要灵活运用他人总结的方法论,还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这才是进阶之道。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