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安全平台,应该熟知哪些法律法规?
内容安全平台,应该熟知哪些法律法规?
作者:易盾来源:网易易盾(ID:yidun_163yun)
随着近年来资本在娱乐文化领域不断加大投资,漫画、短视频、直播、音乐、社区等内容平台开始蓬勃发展,内容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各大平台纷纷推出UGC内容,希望借此建立竞争壁垒。然而,UGC内容也带来了一些内容安全问题,比如低龄生子、早恋直播和侮辱英烈等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为了约束内容乱象,规范平台运营,各个监管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化管理,让内容监管和内容平台的有序发展能逐渐走上正轨。下面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盘点,希望能对一些平台的发展或个人有所帮助。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规定,于2004年6月15日通过,2004年8月20日正式实施。该规定的目的是坚持正确的广播电视节目导向,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服务。适用于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节目版权交易、代理交易等活动的行为。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于2007年12月29日由广电总局公布,2008年1月31日起实施。该规定的第八条对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做出了严格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于2015年8月28日修订。该规定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公众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促进健康有序发展。规定中列举了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具备的条件,并强调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应获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最初于2005年9月25日实施,但由于个别组织和个人在通过新媒体方式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时存在肆意篡改、嫁接、虚构新闻信息等违规行为,因此在2017年5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新版本规定,正式实施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该规定的目的是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所有机构和个人。
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
《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是为了实施《国务院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和《关于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明确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认定标准而制定的暂行规定。该法规由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12月27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和实施。该规定是新闻出版署指导新闻出版领域认定淫秽色情出版物的行政法规,全面、系统地定义了淫秽和色情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于2018年4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目的是保护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和荣誉,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最典型的案例是今年暴走漫画侮辱董存瑞事件,后来“暴走漫画”官方网站、“暴走漫画”app和暴走日报App进行了无限期关停,对内容进行整改和审查。
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于2016年9月发布,自2016年9月起实施。该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管理条件,以及内容审核把关能力,确保播出安全和内容安全。在开展直播活动前,相关信息应向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通知还对直播节目内容、弹幕发布、相关主持人、嘉宾和直播对象等做出了具体要求。直播节目应坚持健康的格调品味,不得含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并自觉抵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问题。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2004年6月1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秩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主要技术形态,通过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作为接收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会受到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2016年12月2日,文化部发布了《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要求,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必须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于不具备内容自审和实时监管能力的单位,不得开通表演频道。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要求表演者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通过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方式进行核实。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依法保护表演者的身份信息。该办法还要求网络平台应具备健全的内容审核管理制度,并配备具备自审能力并获得相应资质的审核人员,建立适应内容管理需求的技术监管措施。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2016年11月4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必须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并设立总编辑。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积极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规定明确,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
2016年2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于2016年3月10日起施行。该规定分为总则、网络出版服务许可、网络出版服务管理、监督管理、保障与奖励、法律责任、附则七个章节,共61条。该规定明确界定了网络出版服务等概念,明确了管理职责。此外,该规定科学设定了网络出版服务许可的准入条件,规范与鼓励并重。同时,该规定细化了网络出版服务的管理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此外,该规定还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加大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根据2006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公布的,根据2013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4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修订的。该条例共27条,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包括合理使用、法定许可、避风港原则、版权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内容,区分了著作权人、图书馆、网络服务商、读者各自享有的权益,为网络传播和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关系。该条例明确规定了使用者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无偿使用版权,版权人发现侵权行为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维护自身利益等。该条例结束了传播权混乱、迷茫的状态,有利于促进信息网络的繁荣。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家宗教事务局于9月10日发布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以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联合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目前意见征求已结束(10月9日截止),待正式发布。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活动,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其中,特别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直播或录播拜佛、烧香等宗教活动,也不得以宗教名义在互联网上开展募捐。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讲经讲道或转发、链接相关内容。由于篇幅和精力有限,我们仅列出12个关联性较大或较重要的进行解读,其他存在关联的法律将以附录形式列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下面有些附录的法律法规可能已经失效,但笔者仍然选择罗列出来,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法律法规的变迁,加深对修订版的理解。以下是相关法律法规附录:
-
《出版管理条例》
-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
-
《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
-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
《国家安全法》
-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已经被废止)
-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
-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
《互联网站管理工作细则》
-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
《经营性网站备案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作为近十来年才普及的互联网,有些人曾经认为网络是一个内容监管的模糊地带。然而,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内容平台来说,内容的审核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即使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也必须与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因此,所有与内容审核业务相关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内容安全,并深刻理解并践行法律法规的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容平台的正常运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