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有网感的文字?
什么是网感?让大学毕业生也能理解的解释
网感并不是指互联网本身,而是指在这个时代具备网感的人的特点。这些人见识广泛,对话题新鲜,善于调侃热点,口才幽默,见解独到,经常说出一些有趣的金句。简而言之,他们善于制造新鲜有趣的话题,让大家喜欢聆听他们的言论,并转发他们的话。虽然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也有这样的人存在,但互联网成为了当代主要的社交平台,因此才有了“网感”的说法。因此,当我们研究网感时,其实是在研究整个时代的语境。否则,你如何解释第一个网络热词和热句的诞生?第一个制造网络热词和热句的人没有样板可循,他们又怎么知道哪些词汇会成为网络热词和热句呢?因此,如果你只在互联网上追寻“网感”,你得到的往往是别人思考的结果,而没有学到别人思考的过程。真正的网感应该来自这个时代的各个角落——家里、教室、寝室、办公楼、街头、饭馆、地铁公交、电影电视等等处,因为正是生活和人性本身造就了喷涌而出的“网感”。
网感不是热词集锦,而是创新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以为将网络热词塞进文章中就能伪装出网感,但实际上这只是让人们厌倦的做法。除去这些热词,整篇文章可能只剩下标点符号。当人们已经对热词看得厌烦时,他们为什么还要关注你的标点符号呢?回头看看过去十年的热词,比如“做人不要太XX”、“神马都是浮云”、“很黄很暴力”、“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你还记得吗?当然记得,但你可能不愿意承认曾经大量使用过它们。这些热词之所以会迅速凋零,成为考古材料,是因为它们是基于热点事件而不是生活现象和人性洞察。你的写作不能仅仅依附于这些热词,你得自己去创造。例如,你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以金钱主题为例)的洞察,创造出类似于“隐形贫困人口”、“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局部有钱人”等词汇。这样的词汇不容易过时,也不需要参考相关历史材料才能理解。当然,如果你能像19世纪的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那样,写出深刻洞察又有趣的句子,比如“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金钱是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那么无论你的作品传播到哪个时代,都会引领潮流。热词会消亡,而网感永不过时。网感的核心在于基于人性洞察的创新表达,而不是简单地拼凑热词。
网感不是追随热点,而是创造热点
一件热点事件发生的第一天,你追着它,可能会给人一种有网感的感觉,但第二、第三天还在追,就会让人反感。紧盯热点实际上就是执着于“大家都在看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的策略。偶尔这样做也可以,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走捷径的诱惑,但一直这样做,就不是在玩热点,而是被热点所驱使。对于追热点,要有“宁可错过十个,不要滥追一次”的原则。其实你冷静想想,会发现很多时候追热点只会带来亏损。原本追热点是为了迅速抢占大众的关注和讨论,但当每个人都这么做时,热点很快就会过于拥挤,读者也会疲劳不堪。99.99%的热点文章也会被踩踏,即使你花了很大的力气。再次看到同一个热点的文章封面,你很难再产生兴趣去点击。因此,通过追逐热点刷屏的可能性和通过自己创造看点刷屏的可能性几乎持平。为什么不全力去做有差异化的“看点”呢?至少这样的看点是属于你自己的积累。而且,并不是每个热点都适合你的内容或品牌去追随。如果你不玩一些热梗(如年初的苏大强),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但如果你玩了,而且玩得不好,人们怎么会相信你与其他大众不同呢?网感的核心仍然是制造人们喜欢看、喜欢聊的内容看点。这来自于对读者或用户需求的洞察,也来自于对自身内容的定位和调性把握。有追求的网感是全力以赴将自己的内容看点变成热点,而不是总是费尽心思将自己的内容嵌入到热点中,因为这样做,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只会成为热点本身的助推者而已。
拒绝成为热点的奴隶,拒绝以巧妙言辞取悦,要努力创造有价值的内容,研究传播的知识和规律,这是一个新媒体从业者最基本的自尊和抱负。
网感并非靠故弄玄虚的措辞来凸显个人风格,而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共鸣,通过网感来塑造文章的个性。然而,如果每个人都采用相同的方式,那网感就不再是个人的特色,而是众人的共性。为什么要让文章有网感?因为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也被各种游戏娱乐所占据。只有新鲜、有趣、轻松的调调,才有可能吸引他们停下来阅读你的文字。换句话说,网感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乏味,实现更有效的沟通。然而,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紧跟时代的时髦人,很可能就会陷入过度包装和炫技的迷局——你自己玩得很high,别人也感受到了,没错,你很潮,文字很个性,很互联网。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你的目标决定了你的精力和手段。为了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你需要了解读者的日常心态、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偏好和禁忌;需要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讲好故事,输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有价值的文章;还需要学习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文辞和语气,并将复杂的信息简化传达。总之,你要成为他们饭桌上那个熟悉的朋友,与他们一起站在同一阵线上。如果你能做到这些,那些本来刻意塑造的特殊个性,反而会在不经意间形成。不要为了追求网感而刻意追求网感。虚假的网感无法进入读者的内心,因为他们认可的不是那些做作的措辞,而是你文章中的共鸣。许多朋友说自己年纪大了,无法追赶热点,写不出有网感的文字了。然而,网感的元素会一直在充满活力、不断进步、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身上生长。或许我们更应该忘掉“网感”这个概念。文案的本质是传达和沟通,在处处雷同的环境中,如果想与目标用户和读者建立联系,就不要试图用“一刀切”的语气与他们沟通,专注于有用的内容,保持真实的个性,你就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这样读者反而更容易发现你的独特之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