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埋点
数据埋点(Data buried point )
什么是数据埋点
数据埋点是在应用中特定的流程收集一些信息,用来跟踪应用使用的状况,后续用来进一步优化产品或是提供运营的数据支撑。比如访问数(Visits),访客数(Visitor),停留时长(Time On Site),页面浏览数(Page Views)和跳出率(Bounce Rate)。
数据埋点的方式
数据埋点分三个阶段:
- 初级的数据埋点:在产品流程关键部位植相关统计代码,用来追踪每次用户的行为,统计关键流程的使用程度。
- 中级的数据埋点:在产品中植入多段代码追踪用户连续行为,建立用户模型来具体化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操作行为。
- 高级的数据埋点:与研发及数据分析师团队合作,通过数据埋点还原出用户画像及用户行为,建立数据分析后台,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产品。
数据埋点的信息收集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页面统计和统计操作行为,而现在埋点的主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自己公司研发在产品中注入代码统计,并搭建起相应的后台查询。
第二种:第三方统计工具。
如果是产品早期,通常会使用第二种方式来采集数据,并直接使用第三方分析工具进行基本的分析。而对于那些对数据安全比较重视,业务又相对复杂的公司则通常是使用第一种方式采集数据,并搭建相应的数据产品实现其数据应用或是分析的诉求。
代码埋点的优缺点
优点
使用者控制精准,可以非常精确地选择什么时候发送数据
使用者可以比较方便地设置自定义属性、自定义事件,传递比较丰富的数据到服务端。
缺点
埋点代价比较大,每一个控件的埋点都需要添加相应的代码,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限定了必须是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更新代价比较大,每一次更新,都需要更新埋点方案,然后通过各个应用市场进行分发,而且有的用户还不一定更新,这样你就获取不到这批用户数据。
数据埋点的注意事项
- 尽量做到事无巨细,每一步用户行为全都需要获取数据。同级页面操作和同页面多来源为一个事件,不同的操作内容和页面来源作为事件的属性进行采集。用户的点击,若与下一个页面的浏览是直接触达可只埋一个事件。
- 数据埋点的前提是,团队需要首先明确产品的目标以及当下的首要问题。产品可能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纷繁复杂,清晰的目标能让项目团队避免迷失在数据的海洋中,从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成本。
- 最开始进行需求梳理时,需要从整体进行考虑,要给给深层次和具体的需求。不要等到开发埋好指标结果出来时却不是自己想要的,需要重新埋点。另外,后续产品版本更新迭代了,原有埋点不可用,也需要重新埋点。
- 数据采集方案要想清楚,哪些应该在前端埋点,哪些应该在后端埋点,埋点采集SDK如何正确使用在还没了解清楚时就急于上手。数据统计口径需要确定清楚,且和开发保持良好沟通,将埋点的具体采集时机正确传达给开发,导致最终埋点实现的不是自己想要定义的指标。
- 在分析的一开始,建议采集少数的用户行为。选择少量、重要的用户行为开始记录和分析,这样很快就能有成果产出。另外用户行为不等同于应用的页面或点击操作,用户行为是更加具体的一个事件定义。
- 埋点结束后,测试一般只会看一下埋点是否有数据返回,而不会一个个是对数据是否有收到以及是否准确。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在有一定数据量积累的时候,对数据的有无和准确性进行验证
数据埋点的意义[1]
数据埋点可以根据用户在APP上的一系列操作线索,提炼有用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重点不在于埋点的作用,其实在于获取埋点数据后的二次加工,如何分析输出业务分析结论。
- 1、分析运营机制的合理性
如移动APP上大多都有用户分享的功能,一般的营销手段是通过老拉新的方式,运营设定一些奖励机制,用来提高APP的注册量。
提前在用户分享键返回后台重新进入购买页面埋点,就能记录到页面的访问次数和转化率,用于分析奖励机制对用户的刺激性,指导策略方向。
- 2、分析产品功能的合理性
如产品设计了新功能想提高下用户的满意度。提前在新功能的各个按钮上进行埋点,就能获取到用户使用新功能的次数,以及在新功能的使用行为,可以分析用户是否对新功能比较感兴趣,页面的跳转设置是否合理等。
- 3、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挖掘流失点
如老板问你为什么最近收益这么少。在用户消费的核心页面和按钮进行埋点,就能记录到每个流程的转化率,用于分析用户漏斗的哪一个阶段出现了问题,结合业务输出解决方案。
- 4、监控产品的流畅性
如产品刚上线阶段,需要监控用户使用过程中,各个页面或按钮响应的流畅性是否存在问题。提前在核心功能页面和按钮进行埋点,就能记录到每个页面和按钮的衔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影响用户体验。
- 5、分析不同渠道的用户行为差异
如市场推广常常需要分析不同渠道的用户转化情况,以便减少推广成本。提前在各个渠道进行埋点,记录各渠道用户在APP中的后续行为,调整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