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位与漏斗模型
产品定位
关键词:使用场景、问题解决、目标用户、市场规模、差异化
一个产品的定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
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个产品?
-
这个产品解决了用户的哪些需求?
-
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真的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吗?他们在哪里?
-
市场容量如何?
-
为什么用户应该选择我们的产品?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简要介绍我们的产品。请在下面的填空中填写:
我们的产品是一种专门为面临某个场景或问题的用户群体开发的产品,与现有的产品替代方案不同,它能够提供关键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问题也可以从反向思考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当有人说“我想喝水”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思考模式来回答:
这个人是谁?如果是退休老人,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可以考虑给他提供茶水。如果是年轻人,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可乐或奶茶。这是基于用户身份的初级考虑。再往深一点,我们可以考虑这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个需求,比如他刚跑完步骤,他可能需要一瓶脉动,并告诉他“不要大口喝,小口喝更有利于健康”。我们还可以在商业上考虑,如何在他想喝水时让他想到我们的产品,或者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机制来检测用户的行为,一旦发现他快渴了,我们就可以在他提出需求之前就给他提供水,并告诉他一些对健康有益的建议。
我们可以全方位评估最适合用户体质的喝水时间段,并提供一些免费的福利,这样我们就可以迈出促使用户付费的第一步。
以上喝水的例子还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
便携性(方便、快速)
-
参与感(用户参与感)
-
免费(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
数据思维(分析背后的真实情况)
-
用户体验(超出用户预期)
以上每个关键词都可以找到经典案例,我分别举一个最著名的案例作为例子,但不展开介绍。如果你对这些案例不了解,可以搜索一下。
-
便携性:小步快跑,这是李彦宏首先提出的互联网渐进式创新法则。
-
参与感:《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是一本经典的商业指南,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所著。
-
免费:了解一下360逆袭的故事。
-
数据思维:谷歌浏览器如何在全球占领市场?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
-
用户体验:超出用户预期,让用户少思考。
漏斗模型(链路)
漏斗模型是运营人员的一种基本思维或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控制流失和增长节点,并为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策略。
最经典的漏斗模型是AARRR漏斗:
首先要吸引新用户,因为只有用户才会有后续的一切。用户进来后,我们需要激发他们的活跃度,让他们发现产品的价值。然后我们需要想办法让用户长期使用我们的产品,即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只有用户持续使用,我们才能有未来。在做到这三个方面之后,我们才考虑如何引导用户进行转化和付费。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营销转化漏斗示例:
以付费课程为例,首先我们需要让更多的用户看到课程,比如扩大曝光渠道,使用横幅广告、开屏广告等。然后我们需要优化标题和视觉图片,以吸引用户浏览内容。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场景描述来直击用户的痛点。只有完成了以上步骤,我们才能增加最终转化率。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部分用户流失,我们需要监控每个节点的流失率,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提高整体转化率提供指导。
漏斗也可以理解为路径或链路。一个产品肯定有很多链路,以微信为例,朋友圈评论就是一个链路,打开微信>点击发现>点击朋友圈>浏览朋友圈内容>点击评论>书写发送。
尽管朋友圈已经是一个活跃度很高的模块,但我们仍然需要引导用户行为。可以注意到微信的红点是在刺激用户点击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手动引导。
请注意上图中微信8.0版本后,视频号也进行了更新,置顶显示好友赞过的视频,以激发用户的好奇心。你可以留意这里显示的好友和你最近的微信私信频率,来探索微信的视频号产品经理是如何设计显示谁点赞的逻辑的。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知识的味道”,里面有很多干货可以分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