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长飞轮模型拆解与案例分析
三、Costco的持续增长模式
Costco超市在近年来备受瞩目,成为了会员制购物的代表。在国内,也有许多创业者试图模仿其成功之处。其中,名创优品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尽管许多平台只是表面上模仿了Costco的会员制度,与国内的分销平台云集的399会员制还是有所不同。
Costco的增长依靠会员制度自行运转。当用户成为会员后,Costco平台就能获得更多的订单。这种订单的增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大量的采购,二是更低的价格售卖。更大量的采购意味着更低的采购价格,而更低的采购价格则导致更低的售卖价格。更低的价格吸引了更多的会员加入,进而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更大量的采购。Costco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与其他平台的差异化。Costco的场所是实体店面,但通常会开在偏远的地方,这样能够降低成本。Costco销售的商品中,约70%是标准化产品,而30%是非标准化产品。Costco盈利的关键在于会员费,其运营策略是集中采购和推出爆款产品。在线电商如果想效仿Costco模式,将会面临一些核心问题,包括高昂的获客成本、商品体验、物流成本以及商业模式的自循环运转和售后率等问题。
四、小米和阿里的增长模式
提到雷军,我们自然会想到小米。小米的强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手机的性价比,雷军老师的战略布局和生态链也是小米企业的核心武器。我们可以通过增长飞轮的模型来理解小米的生态链增长模式。
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其核心飞轮是客户网络效应,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小米的战略重点是用户增长,用户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收入扩张是未来所有故事的基石。小米将手机作为获取用户的渠道,不断迭代手机以提升用户体验,围绕客户开放生态链,开拓更多品类以获取更多用户和市场增长。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小米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流量。此外,小米还开展了万物互联的业务,以满足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阿里巴巴的增长模式与小米类似,从淘宝到天猫,再到支付业务和蚂蚁花呗,阿里巴巴通过不断扩展业务链条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五、创业公司的增长模式
通过前面大企业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增长模式与品牌战略原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认清一个问题:在思考商业模式之前,我们应该先思考如何解决用户的痛点。市场上存在许多失败的创业案例,这些案例大致可以总结为没有理解市场用户的痛点、盲目抄袭商业模式和不健康的增长模式。
因此,对于个人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商业模式。同时,要构建一个健康的增长模式,需要完善的战略团队来协助决策。创业公司需要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并找到隐含的驱动因素,以实现持续的增长。
品牌增长飞轮底层模型是指创业过程中,通过融资、获取用户、再融资、投放广告等步骤来推动企业增长的一种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不健康的问题,即过于依赖资本运作,而忽视了用户和体验以及产品结构和网络协同的优化。这是因为企业没有找到品牌的核心驱动点。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公开课上曾提到,如果一个新产品没有自然的增长曲线,就不应该去推广它。因此,笔者总结出一个经验:在创业之前,如果没有想清楚或者找到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就不要尝试创业。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市场上的需求并解决这些需求。一个好的需求是指用户明明知道产品很差,但却天天使用并抱怨。最后,要在推广产品之前,先打磨好产品本身,优化用户体验。就像开一家饭馆一样,如果门面不好,就别指望有人会主动了解你的菜品。只有当产品打磨得足够好并能够自然增长时,才需要进行品牌推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