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下单转化率的思考与行动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经历了一次新业务的酸甜苦辣,从设想到验证再到调整和提升,这个过程真的让人筋疲力尽。现在业务模式已经跑通,我开始专注于用户方向的工作,比如增加新用户、提升日活和稳定留存。接下来,我会分享这些过程,同时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沉淀。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在提升下单转化率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我们的产品是一款半工具半电商的APP,在早期阶段,用户需要先购买商品才能更好地体验APP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我们采取了类似电商的做法,推出了低价的SPU套餐作为“引流的钩子”,通过新人专享礼品和砍价促销等方式,吸引用户下单购买。然而,转化率并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开始对这部分用户进行电话回访,并在网上搜索了提升转化率的相关文章,还向电商行业的运营同学咨询。电话回访发现,大部分用户看到了我们在抖音投放的广告,但只是暂时对产品没有需求或者只是关注一下。咨询电商运营同学后,我们得到了关于商城排版和增加评论的建议。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们对商城进行了改版设计,使整体布局更统一,对商品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并为主推的套餐添加了评论。然而,转化率仍然没有提升,这让我们非常困惑,不得不重新思考转化的问题。
一个自我提炼的新用户转化过程:认知-认可-认购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关于用户转化的流程词汇(认知-认可-认购)。虽然只是在某个业内大佬的视频授课宣传片中看到一部分,但我感觉有点豁然开朗,于是开始按照这个思考去分析转化过程。
我将用户分为两类,即“目标用户”和“潜在用户”。目标用户是当前需要我们产品的用户,而潜在用户是未来可能需要的用户,可能已经购买了竞品或者有其他替代方案,需要一定时间过渡。在将人群分拣出来后,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诉求设计了不同的内容场景,逐步拆解承接。
在认知阶段,用户第一次体验或看到我们的产品和投放素材时,能否明白我们的产品是做什么的,或者我们想传达什么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产品体验中有一个“啊哈时刻”,根据用户平均的访问时长,我们需要在最长一到三分钟的时间里,让用户得到良好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打开看一眼就走。
在认可阶段,无论用户通过哪个渠道进入,最重要的是展示头图、评论和详情页这三个部分。详情页是向用户推销产品的关键。不同于纯电商行业,详情页不仅仅是展示商品的详细信息,对于我们这种半电商半工具的产品,我们还要展示购买后与APP结合使用的价值。因此,我将详情页拆分为三个部分:“一个理由、一个动力、一个激励”。一个理由是为了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可以是社会需求、心理需求,也可以是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一个动力是通过与其他市场类似产品的对比,展示产品的价值优势,以及与APP结合使用的好处;一个激励是在用户购买后,给予一些活动或积分等额外的奖励。对于潜在用户,我也采用这三点来设计不同的内容场景和诉求。
我不喜欢冗长的文章,为了控制篇幅,我只是分享了“我的”思考,希望能够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并思考如何应用在你的产品上。就像我解读认知、认可和认购这六个词时的方式一样,你完全可以重新梳理思路,不要受限制。
设计一个底层运营通路:流量-载体-转化-留存
根据上述思考,我们对商品头图和详情页进行了调整。我深刻认识到转化率不理想,可能需要逐步优化详情页的内容。在撰写本文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篇分享《如何让顾客感知价值?这里有5个方法》的文章,虽然不评价其内容,但我认为感知价值就是实现用户认可的关键环节。
然而,你认为这就是结束了吗?现在让我们从一个更全局的角度来重新梳理一下细节,以使工作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先绘制这样一张图,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运营工作的底层通路:我从哪些渠道获得流量?-用户使用的载体是什么?-转化用户的工具是什么?-让用户留存的方法是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填空题。如果是新产品,初期业务/功能通常较为简单、线性;可以通过核心业务流程来贯穿用户的一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大的产品,每个功能可能都有一个小组团队在负责,因此每个小组也可以有自己的模型。模型可以是交叉的,也可以是针对特定任务(如拉新)设计的多个模型。
流量来源指的是产品用户的获取渠道。每个渠道都可以单独绘制一个模型图。例如,电商业务通过母婴渠道获取宝妈用户,与通过学生渠道获取学生用户的转化方式就不同。同样地,对于工具产品,在最终留存方式上可能也需要提供两个承载功能。
载体是指承载用户的工具,如APP、小程序、渠道店铺等。例如,如果你的业务涉及电商板块,并通过抖音投放广告,就不需要将用户引导到APP下单购买,而可以直接链接到店铺。因此,抖音渠道的承载工具就是店铺而不是APP。
转化工具指的是用户进入后,你的运营转化活动是什么?例如,电商的转化工具可能是新人优惠价、下单全额返等。每家公司肯定都有自己的主推转化工具/活动。如果转化效果不好,可以尝试上述方法。
最后是留存,即用户在使用产品期间的时间。例如,购买一次课程-直到课程结束,视频月卡-直到一个月后。你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等留存工具来留住用户,引导他们更多地体验整个产品。对于运营来说,购买只是用户迈出的第一步。
给运营底层通路搭梯子,需要努力日复一日。这并不容易,我们下次再讨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