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自己,打造个人IP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近几年,个人IP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你可能会想,运营人员通常都比市场人员和品牌人员更加低调,他们是产品背后的推动者,是否也需要打造个人IP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在我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互联网巨头企业(如携程和阿里巴巴)工作。和成千上万的互联网运营人员一样,我们的工作是推广某种产品或服务,让更多人使用,并促使他们成为付费用户,从而为平台带来收益。那些年里,我忙于琐碎的工作,为公司尽心尽力,从未考虑过运营自己。然而,在我离开平台后的近3年里,我开始实践运营自己的理念。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开始将之前在工作中积累的运营技能运用到自己身上,逐渐掌握了运营的精髓。我变成了一家公司,将自己的技能打包成产品,并通过运营能力将产品变现。我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你是否曾想过,如果有一天你离开现有的平台,从零开始,你能做什么?你如何养活自己,过上自由选择的生活?我建议你无论是否在平台上,无论是否有离开平台的想法,都应立即开始打造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运营自己,打造个人IP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
更高的价值认可。相同岗位的人可能会被公司给予超过其他人30%以上的薪资,因为公司看重他们背后的资源和行业口碑。
-
更低的信任成本。在交易或合作中,拥有个人IP的你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说服别人信任你,从而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交涉和流程。
-
更多的合作机会。拥有个人IP的你通过口碑或内容可以获得更多与潜在合作伙伴接触的机会,你为别人留下了可以找到你的线索。我现在收到很多合作邀请都来自微博、知乎和公众号的私信留言,以及朋友的转介绍。
-
更低的获取流量成本。如果你是个体创业者,你一定知道现在获取流量和付费用户的成本有多高。通过你的文章和分享,那些主动找到你的客户为你省去了很多渠道费用!
-
更多的收入来源。在大城市,只靠一份工资生活可能会感到很压抑,有房贷和车贷的压力。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你之后,你可能会获得咨询、顾问、供稿和讲课的收入。
-
更多人生的可能性。你的眼界、圈子和心态都会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而提升。之前被限制的人生可能性终于有一天又活跃地出现在你面前,你可以从容选择,不会感到枯竭和无力,你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原来,理想的生活近在咫尺!
以上的好处让人心动,但需要提醒的是,打造个人IP需要有一种长期坚持的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代表着你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结交过的人,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有些人可能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而有些人可能需要3到5年甚至一辈子来打造。不要怕慢和没有效果,现在开始才是最快的开始。
另外,运营人员打造个人IP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与运营产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接下来,我将分享如何打造个人IP。
如何打造个人IP?
以下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5个步骤,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些你已经很熟悉的,只是没有想到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第一步:确定角色定位,正确区分自己
中国IP商学院的老聂曾经说过:“人人都可以是一个IP,但大部分人都长得太像了。”李笑来老师也说过“要正确区分自己”。这就意味着你的定位既要有差异性,又要被受众接受并有市场。最可行的做法是给自己找到一个独特的标签,但并不是简单地套用一些时尚但不适合自己的标签。一个成功的标签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
独特性:具备自己的观点、特色和角度。
-
相关性:引起他人关注、吸引粉丝的,而不是默默无闻的东西。
-
一致性:与人们对你形象、内在品质和口碑的认知具有某种共同性,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和生硬。角色定位可能是几个短语,也可以是一句话,确定后要在各个社交媒体账号和与用户互动的场合中展示出来,让人们感受到你的存在,就像一家店的门面一样。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内容矩阵和传播矩阵,低成本引流
这一步与内容运营类似。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构建符合你定位的内容矩阵,并不断地重复、强调和曝光,以刺激别人记住你。初期,你可能只是在朋友圈、公众号和微博上发布内容,后期你需要更系统地建立自己的传播矩阵,并监控效果,调整投入程度。以下是一些对运营人员有用的传播平台:
-
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百家号、简书、豆瓣、喜马拉雅、映客、抖音等。
-
投稿平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
-
专业知识分享平台:混沌大学、在行、网易云课堂、知乎Live、荔枝微课、千聊等。
-
线下活动:社群聚会、沙龙、行业会议中作为分享嘉宾输出观点,吸引粉丝。
将流量引导到私域流量池中,实现互动留存。在进行内容分发时,必须设立钩子,不仅仅是为了曝光,更重要的是让用户认可并能够顺利找到你,进入你的私域流量池,为未来的付费转化做好准备。有些人可能傲慢或者觉得与用户互动太麻烦,只愿意单向输出,这会导致你可能并不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在接下来的产品付费环节中,你可能会自我陶醉。此外,市场上竞争对手很多,比如都在做知识付费。如果你没有提前围绕用户,为他们提供价值,展示你的专业知识,展示你的成功案例,用户可能会觉得并不一定非你莫属。互动留存的具体措施非常细致,主要通过朋友圈打造和社群运营来实现。建议大家回顾之前的内容,深入了解互动留存的实施方法。
变现,MVP初探市场
从免费到收费是变现的重要一步,很多人也在这一步中失败。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是精益创业理念中的一个概念。在产品开发之前,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功能,并推出给小范围的用户使用,验证需求,收集反馈。在开发系列课程甚至做宣传网页之前,不要急于行动,可以与社群合作进行免费分享,看看反响如何,然后再推出价格为9.9元一节的微课,观察有多少人愿意付费,逐步提高价格。需要提醒的是,每一次免费展示的机会都要珍惜,要让人感到超出预期,值得付费。但是免费阶段不要太长,当用户习惯了你的免费服务后,要收费就会变得很困难。而且收费可以促使你更好地提升自己,进步更快,对自己要求更高。
构建产品组合,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当你开始推出产品并为其定价时,建议初期必须有一款高性价比、易于传播、容易积累口碑的引流产品。例如,从一开始的几款知识付费产品,我已经形成了一个产品矩阵。如果一开始就推出高价的线下课或面向企业的咨询服务,很难打开局面。因此,我先设计了价格为五六十块钱的书籍和99块的音频课程作为引流产品,然后对于那些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用户,再推出更贵的线下课程。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公司的创始人通过阅读我的书或文章了解到我,邀请我做内训或运营顾问。这样的产品设计可以满足本地和外地用户的需求,满足付费能力高低不同的用户,满足喜欢阅读、听音频、参加线下课程等不同形式的用户。从而最大化用户的价值。凯文·凯利提出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在我的经历中得到了验证:他说,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作者,你不需要数百万粉丝。作为一名工匠、摄影师、音乐家、设计师、作家或发明家,你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就足够了。但是我要补充强调的是,在当下社交发达的环境下,你需要直接与这1000个铁杆粉丝联系,直接互动,长期保持联系。而不是通过中间渠道吸引客户,只提供服务。好了,完成了上述五个步骤后,你基本上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公众形象,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并且多少能够实现变现。整个过程与打造一个产品非常相似。接下来,像所有的项目一样,按照PDCA(即戴明环理论)不断进行循环优化,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引流能力),不断打磨和改进产品(提高转化能力)。你的人生将进入一个非常美好的正循环,你会感觉越来越自由。现在就开始尝试吧!运营将持续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赋予新含义和边界的词汇。你可以与我同行,我和我的社群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研究运营,这样可以随时更新你的运营知识,保持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