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遇火爆运营揭秘:沙雕化推广策略背后的成功
很多人认为一个App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其设计得很好。当然,出色的设计只是基础,而并非唯一的因素。举个例子,假设现在给你一个和音遇完全相同的App,你能够让它在社交榜上排名第二吗?
从11月开始,音遇开始迅速走红,一度冲到了App Store的社交榜第二名、总榜第五名。我读了很多关于音遇的分析文章,大多从产品机制入手,篇幅冗长,看完却像在读玄学一样,好像懂了,又好像没完全理解。很多人认为一个App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其设计得很好。当然,出色的设计只是基础,而并非唯一的因素。举个例子,假设现在给你一个和音遇完全相同的App,你能够让它在社交榜上排名第二吗?可能并不一定吧。因此,我研究了音遇从7月开始内测以来,官方运营留下的许多痕迹,并从中推导出了音遇的运营过程。由于时间有限,我全部依靠外部资料和推理,可能有一些遗漏的地方。但是,我还是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从7月内测到11月冲榜,音遇经历了几次运营方案的尝试、失败和总结,最终找到了最合适的推广方法。
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音遇在11月中旬的每日活跃用户数,当时还不到1万。然而,从11月14日开始,App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在11月20日,App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20万。目前,这种增长势头仍在持续。截至12月1日,音遇已经连续10天位列App Store社交类免费榜的前五名,甚至一度超过了小红书和微信,占据了社交榜第一的位置。通过像七麦数据这样的App数据观测网站,我们可以发现,音遇的运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内测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7月到8月,围绕着歌星专场进行了粉丝内测,比如张杰粉丝专场、林俊杰粉丝专场、张靓颖粉丝专场等。在这个阶段,发布了内测安装包,而App Store上暂时没有相关数据(我是通过追踪App Store的热门搜索词才发现了内测的运营痕迹)。
2. 发布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9月下旬到10月5日,App在App Store上发布。通过观察七麦的音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每天的下载量常规情况下不到100次,但在10月3日突然暴增到了4662次。然而,从10月5日之后,突然没有任何排名和下载量的数据。
3. 爆发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1月5日到11月25日。11月5日发布了新版本,App Store恢复了统计数据。在11月15日,音遇迎来了第一波小规模爆发,每日下载量约为1.5万次。而在11月21日,音遇迎来了大规模爆发,每日下载量突破了9万次,甚至最高超过了12万次。
内测阶段
在这个阶段,音遇还没有上架。事实上,我是通过在七麦数据发现音遇的相关热词中出现了周杰伦、林俊杰等搜索词,然后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才发现音遇在7月就已经针对歌迷进行了内测。
1. 内测方法
音遇通过在粉丝站进行有奖内测,选定了一些歌手的粉丝进行内测。这些歌手通常是大家熟知的,并且在KTV点歌时比较受欢迎的,比如周杰伦、林俊杰、张杰、张靓颖等。在贴吧、粉丝站等粉丝聚集的地方,通过有奖参与的方式,招募了粉丝进行内测,吸引了明星的粉丝们参与进来。
招募了内测用户之后,他们被加入到相应的QQ群中,组织了有奖内测活动。音遇在QQ群的设置和管理上,根据明星进行了区分,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内测,另一方面也能将不同明星的粉丝聚集在一起。从前期的内测获奖情况来看,设置专场的目的是明确告诉用户,这里聚集的都是喜欢你的偶像的人,大家可以一起欢唱。
2. 内测人群
每个歌星都有一个专门的内测群,人数大约在200人左右,其中以女性、90后和00后为主。
3. 失败尝试
除了内测活动之外,音遇在内测阶段就开始尝试各种推广手段。通过查找各大媒体平台,我发现在内测阶段,音遇主要通过微信和知乎进行推广。“音遇君”微信公众号从7月开始运营,主要发布内测相关的消息和与歌手有关的口水文章,以测试热度。其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达到了300多次。这些文章在前期起到了一定吸引歌手粉丝的作用,但应该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该公众号从9月11日开始停止了更新。
音遇君在知乎也有一些内容运营,主要是关于歌手和唱歌的问题。例如:“如何评价XXX歌手”和“XXX歌手的XXX歌如何吸引用户”。他的回答非常专业且有深度,共回答了37个问题,最受欢迎的回答获得了152个赞。然而,尽管他的努力,他的知乎粉丝只有56个。知乎从9月开始停止运营。此外,音遇君在其他新闻媒体,如搜狐和百家号,也有内容运营的痕迹,但数据非常惨淡。这些账号从9月11日开始停止运营。看来,有些产品并不适合在公众号和知乎上运营,如果音遇继续在知乎上运营,可能已经破产。
发布阶段
根据七麦数据显示,音遇在9月下旬开始出现数据上涨的情况。这一波上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上架了新版本,并且音遇的运营策略也有了一些改变。首先,音遇在发布后在内测群里进行了公测,通过内测玩家的传播,小范围的扩散开始出现。同时,音遇也开始在开放型社区进行推广,将推广方向从“歌迷社交”转向了“沙雕app”。在B站上,也开始出现了沙雕网友合集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一万。
蛰伏阶段
公测后的一个月,音遇进行了app的优化。由于沙雕合集的传播,音遇的日活预计增长到了五位数。然而,也出现了许多用户对app bug的吐槽。从10月6日开始,音遇在app store上没有数据,在安卓应用商店中也没有找到10月中下旬的评价。现在,下载10月公测版本的安卓包已经无法正常登录。这可能意味着10月对app性能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此外,在微博、QQ群和音遇APP上都建立了用户反馈通道,以便快速迭代。
爆发阶段
从沙雕合集视频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后,音遇在11月5日发布了新版本后,开始在各大开放型社区以“沙雕app”、“沙雕网友合集”和“今日分的快乐源泉”为主题发布以视频为主的内容推广。在抖音上,仅音遇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就超过了50万,而且大部分都是沙雕视频。在微博上,音遇以沙雕视频为主,并得到了网友自发的推荐,11月成为了音遇的强势安利期。其中最火的一个沙雕合集视频的评论超过了一万条,转发超过了两万次。此外,音遇APP官博的网感也非常年轻化,他们使用连珠炮般的语言节奏,让年轻人感到心动。在微博上,除了常规的用户互动和APP介绍,音遇还收集用户喜欢的歌曲、想要玩的专场和APP相关的问题反馈。目前,音遇APP的粉丝超过了2万人,自7月开始运营以来,收集意见的内容阅读量较高。
B站、最右、皮皮虾,现在都开始出现一些滑稽搞笑的视频内容。B站是一个视频平台,皮皮虾和最右也是类似的社交平台。这些平台上的沙雕视频越来越多。
-
用户群体发生变化:以前,这些平台上的用户倾向于歌迷和女性用户。但自从音遇火起来之后,组建QQ群和微信群的用户变得不多了。有限的几个QQ群显示,男性用户占多数,不再偏向歌迷和女性用户。
-
产品运营进展:一篇分析文章的阅读量突破了1万,音遇冲上了社交排行榜的第二名。产品运营团队开始讨论,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的阅读量接近2万,给音遇带来了一波用户量的增长。
总结:
-
定位和运营推广:从产品层面来说,音遇通过歌手专场活动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很多分析文章认为,音遇之所以火起来,并不是因为自带歌手粉丝的影响力,而是因为近半年来的实验中,音遇找到了以“沙雕”为定位,主动放弃了歌迷推广的策略。为了推广沙雕形象,他们停止了传统的文章运营方式,转而推广沙雕合集视频。在9月之前,音遇在各个平台上的形象都是暖男温情路线,但现在他们全面转向开放平台运营,尤其是微博,他们在微博上的形象也变成了一个大沙雕,并且每天以1.5万的速度涨粉。音遇在微博上很善于引发用户兴趣,通过翻牌、互怼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从而传播他们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寻找微博运营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微博的传播力被低估了,很多人并不了解微博的乐趣。音遇是一个微博运营的好例子。
-
线下暗社交:在调研中发现,音遇的传播场景除了在线上分享和推荐之外,最重要的是线下朋友和室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要有一个人开始玩音遇,几乎整个寝室的人都会一起加入。
-
没有找大V,推广分散:音遇的团队之前做过一个名为66键盘的产品,通过抖音热门视频的推广取得了成功。所以音遇在推广上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没有找大V投放广告,而是鼓励用户产生用户生成内容,以此来炒热社区氛围。可以看到,他们在微博、抖音、豆瓣等平台上都有以“沙雕合集”为主题的软文推广,但这些推广账号都不是大V,包括微博上转发量达到2万的博主,粉丝也不多。音遇的策略之一可能是在开放型社区中积累内容的数量,然后选择其中一两个账号进行推广投放。比如微博上转发量达到2万的博主,可能是音遇故意选择了一个粉丝不多的账号,以此营造出博主真实推荐的感觉,并通过购买粉丝头条来增加曝光量。和Soul在微博上的推广有些相似。
-
可能存在刷榜行为:尽管在社区内引起了一些转发热度,但目前看来,音遇可能还无法达到社交排行榜的第二名的位置。因此,可能仍然存在在应用商店刷榜来辅助推广的行为。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积分墙任务等,有机会再进行补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