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失效的七个因素
为什么你认真谨慎,但市场调研却失效?以下是导致市场调研失效的7个因素。
决策的前提是数据,不管这个数据存在你的脑中,还是报表中。看了很多调研报告后,你发现千篇一律,很多信息自己脑补也可。例如,针对80后/90后/00后人群的调研:他们的爱好是XXX,对工作的态度是XXX,理想的生活是XXX,微信使用率X%,使用率X%,网购率X%。针对X产品的调研,一般结果是这样的:2017年,在A区中,有5个大品牌在销售X产品,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共计40%;另外,X产品在A区的市场渗透率是30%。从这个X产品的调研中,你能总结出什么?无非两点。一,大品牌的X产品占有率还很低,创业者们的产品有非常大的机会;二,X产品在A区非常年轻,还有70%的需求待激发。这两点在我们以往的思考中,已经是结论了?是,然而这么大的数据都出来了,等你介入,已是炮火连天。好,切入正题,这样市场调研=没用,怎样的市场调研等于没用?请先排除因为自己不认真,导致的调研失效因素:1.某些消费者有“隐性需求”,而你只是调查了他的“敷衍了事”比如,曾有咨询者强行问我,“我在校园大门口的奶茶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前段时间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校周边市场,对奶茶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我店就不温不火。于是我和好多顾客聊天,他们反映奶茶味道很普通。”于是这位店主综合各方味道,引进几款特色奶茶,结果,营业额额照样不理想。我的大致建议是,只找能直白说话的顾客交流,忽略起初的调查。几个月后,他发现,进店的学生,主要动机根本不是味道,而是“能勾搭”这个隐形需求。2.在2017年调查2025年的市场走势,这本应作参考,而被太多人当结论。3.霍桑效应,能让你的调研成为空中楼阁。4.“偏见”,比如:问题问得不中立,不敢问太low的问题、一上来就介绍自己是XX品牌产品的人、消费者已经知道另外大部分人的选择。后来,你变得认真谨慎,可市场调研同样失效?
市场调研失效的一个原因是沉迷于市场机会和体量。相信吗?对市场机会和体量分析过多,会让你忘记聚焦产生的爆发力,从而使得你的市场调研结果失效。聚焦产生的爆发力是任何高增长企业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企业节省巨大的广告开支。我不相信有哪个企业敢说,能为产品的全部曝光付费。当一个产品在某个同类消费者密集的市场中获得了聚焦的传播,它会受到二次、三次传播的影响,这是免费的。聚焦产生爆发力的临界点大概是细分群体中10%的曝光率。比如,你朋友圈有1000人,每天总能看到一些无聊乏味的文章,而有一天,你发现某篇文章被转载了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即使标题无聊至极,也会有人打开看看。所以,如果你希望产品有高增长,就必须依赖聚焦的爆发力。沉迷于市场机会和体量,怎么会导致市场调研失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营销调研到执行的三个步骤:“调研—分析—执行”。10年前的Zipcar租车服务商通过精准的调研发现,全美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买车和打车两者之间的选择有很大牢骚,麻烦,贵。于是Zipcar自信地调研到了机会。经过分析后,他们决定推出共享电动车,提供快捷、便宜的服务。当时的他们干劲十足,一定要快速行动,并且在全国范围铺开,以减少其他企业来模仿的威胁。然而,在执行阶段,他们着手一系列布局,面向全国推出共享电动汽车,结果却被市场打脸,用户增长缓慢。无论降价、促销还是广告推广,都没有用。后来,他们重新针对单独的一些地区进行调研,改变策略,将汽车布局在几个重点的潜在用户非常密集的区域,结果获得了迅速增长,至今保持强劲。起初的Zipcar沉迷于所谓的机会中,忘记了聚焦的作用,导致原本精准的调研失效,不得不重新调研,以聚焦为重点。
再举一个例子,上文提到的你好不容易得到一份权威资料,关于本区域家政服务的调研报告:“2017年,在天府区,有5个大品牌提供家政服务,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共计40%;另外,家政服务在天府区的市场渗透率是30%。”于是,你能分析出结论,大品牌的家政服务占有率还很低,这是一个创业者介入的好时机;家政服务在天府区非常年轻,市场渗透率仅有30%,还有70%的需求待激发!
家政务服务创业公司的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市场潜力达到了70%,同时存在着5个知名品牌。为了激发这个市场的潜力,我们需要避开这些大牌,寻找新的切入点。曾经有一位非主流朱公众号提到过,“激发”潜力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创意。尽管在家政服务领域很难创意内容,但我们可以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对天府区某家政公司的深入调研,发现这5个大牌几乎都集中在写字楼和创业园区进行宣传,而在居民小区内的宣传很少。我们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市场机遇——天府区居民小区的家政服务市场空白!因此,我们决定大力进军居民小区。然而,经过了6个月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这个区域的居民小区对于普通的家政服务并不会进行讨论,唯一会讨论家政服务的是老年人群体,但他们对于付费请人家政持反感态度。尽管我们进行了各种创意的推广,但在美团上搜索家政服务时,城市青年们更倾向于选择评价高、销量高、价格低、品牌知名的家政服务。而在创业园区的需求则略有不同,企业级的清洁服务被认为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通常价格较高,美团上很少有针对企业的家政服务,创业园区的创业者们更倾向于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可靠的服务。然而,创业者们对于市场的了解不够,只看到了市场机会和体量,却没有有效地聚焦在特定的目标群体上。大量的宣传推广也无法产生爆发力,最终导致了调研结果的失效。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咖啡的案例,70年前,雀巢公司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发现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但对咖啡的喜爱并未减弱。当时市场上还没有速溶咖啡产品。于是,雀巢公司迅速组织团队,研发了一种即冲即喝,咖啡味道浓郁的新产品。产品形象主打“现代”、“快与美味”,并聚焦在城市的快节奏人群中。然而,推出后速溶咖啡销量不佳。尽管市场确实需要“快节奏产品”,但是70年前的主流思想是,能够烹制一手好咖啡是贤惠、勤劳的象征。在那个时期,雀巢一直试图通过砸钱来与消费者的传统观念抗衡。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太重,雀巢最终无法扛住。可以想象,当一位妇女购买速溶咖啡时,周围的亲戚朋友肯定会议论纷纷,“你看这个人,现在怎么成这样了!?”而这位妇女唯一可以反驳的可能只是广告海报上的宣传语。在面对巨大的阻力时,雀巢改变了策略,不再抗衡传统观念,而是迎合消费者,争取最大的有效聚焦,以产生爆发力。雀巢将市场调研结果当作结论来执行,没有利用正面聚焦的免费爆发力,最终导致调研结果的失效,不得不重新策划。## 消费者是“自我”的,导致市场调研的失效。邀请用户参与企业决策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为什么在微博、微信上常常邀请用户评选音乐、画作呢?这些都是娱乐性的传播活动,与企业经营不能进行类比。关于slogan的问题,最近参与了某可乐公司的slogan策划活动。起初,我以为他们想效仿可口可乐,设计出一系列的标语,然后印在瓶子上。但结果并非如此,他们要求消费者公开决策一个标语。我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如果连标语都由消费者决策,那么消费者肯定会觉得“春节送礼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样的标语很烦人,不好。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妈妈是我最亲爱的人”、“祝愿寿比南山”、“长命百岁”等标语。任何一个认真的企业的产品标语,可能看上去很随意,但一定要包含产品的属性和特征。否则,不是标语在为产品代言,而是你在为标语代言。比如:“霸王,乌黑浓亮”(霸王洗发水),“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蓝翔技工学校),“滴滴一下,美好出行”(滴滴打车),“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可口可乐的标语为什么没有包含产品的属性和特征呢?比如“金牌老伙计”、“超秒懂我的”、“原地复活”、“今天星期五”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宣传文案,用来激发用户活力的,并不是标语。可口可乐真正的标语是“激发创造力、激情、乐观与乐趣”。因此,在制定标语时,直接向用户进行调研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结合整体市场情况和产品属性来制定,这是与纯粹的传播不同的。(比如部分文案)关于需求,2007年iPhone刚上市时,优势麦肯进行了大范围的市场调研,并预测iPhone只会在不发达国家成功,而在欧美发达市场不会成功。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使用一台既能拍照又能打电话、上网和玩游戏的设备?调研数据显示,墨西哥有79%的人表示愿意,而美国只有31%的人表示愿意,说明美国人对整合设备并不感兴趣。现在看来,这个调研结果非常荒唐,但它揭示出一个道理:消费者对于当前存在的产品可以有清晰的判断,但对于新研发出来、当前还不存在的产品,消费者没有能力进行判断。比如100年前的人们绝对不会认为他们需要手机,并且会如此依赖它。如果你现在问你的朋友:“我给你100块,不用手机1年,你愿意吗?”很可能朋友会回答不愿意。
回溯到100年前,有人向另一个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给你100块钱,在未来某个年份,你不能使用任何能上网打电话的小设备”,你认为会怎样?对于那些新研发出来的,目前还不存在的产品,消费者是无法判断其存在与否的。因此,在面对未来产品需求的调研时,我们需要特别投入精力,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问答就得出结论。以手机为例,我们至少需要构建一些场景和权衡利弊,让消费者能够完全感受到未来的生活模式和氛围,以及在未来场景中有无手机的利弊。
消费者难以场景化是导致市场调研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年前,联合利华公司推出了一款超浓洗衣粉,名为冲浪。在推出之前,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确定了冲浪的包装样式,参考了日本人用于装茶叶的香袋,并努力提高洗衣粉的使用便利性。在决定香味设计时,他们邀请了许多消费者参与评选,这些消费者认为“气味清新”是冲浪最独特的地方。于是,冲浪将“气味清新”作为主要的营销诉求点。然而,经过这番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参与后,冲浪在全国市场上的份额仅占2.8%,远远低于预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消费者难以考虑到实际场景的因素。被调研的消费者确实认为这样的包装、香味和浓缩版的洗衣粉很好。然而,他们忽视了当时大部分家庭使用的是慢速搅动洗衣机,而浓缩洗衣粉很难溶解。此外,被调研的消费者虽然认为冲浪的香味很特别,但对于大部分日本家庭来说,在户外晾晒衣物时,洗衣粉的香味特色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针对市场需求点和功能点的调研一定需要设立场景和权衡利弊,无论是通过在线问卷、头脑风暴还是街头拦截等方式进行调研,消费者都很难考虑到实际场景的因素。
导致市场调研失效的原因有许多,以下是其中的七个因素:
-
某些消费者具有“隐性需求”,而你只是敷衍了事地调查了他们的“显性需求”。
-
对于2025年甚至更遥远的时间进行调研,往往只能得出参考性的结论,而非确定性的结论。
-
霍桑效应,即被调研对象的行为会因为知道自己正在被调研而发生改变。
-
自己的偏见也会导致调研失效。例如,过于迷恋市场机会和市场规模,就容易忽视其他重要因素。
-
消费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也会导致市场调研的失效。
-
消费者难以考虑到实际场景的因素,也是导致市场调研失效的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