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地推广告如何提高效果?
经常经过地铁站的你,有没有关注过那些在发广告的人和广告内容呢?当你尝试做地铁站地推广告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呢?
前两天早高峰经过高新园地铁站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引人注意的黄色广告。广告上写着“颈椎痛,腰腿痛,就找我”,但是没有提供产品名。作为一个刚好颈椎痛的人,我一瞬间产生了兴趣。然而,由于时间匆忙,我并没有上前询问。如果广告上直接写明了找谁,我可能会回去搜索这个产品。基于我的职业习惯,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地推宣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讨论最常见的三种地推方式:传单派发、喇叭播音、举牌展示。
传单派发
传单派发是指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区域,派发传单、扇子、打折券等物品。传单上通常包含产品名称、LOGO、广告语、服务产品、优惠力度、地址、二维码等内容。
(一)选择传单派发这种形式的商家多为附近商家和针对白领人群的产品。附近商家通常选择在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人气。而针对白领人群的产品,比如年轻人租房、需要解决颈椎痛、腰腿痛等问题的人群,以及惠州、中山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也会选择传单派发来吸引目标用户。
(二)传单派发已经有了多种进化版,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一些商家在传单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在过年时派发红包,或者派发明星片或书签。另外,在派发时的话术也可以进行创新,比如利用节日、促销等元素来吸引用户的注意。此外,派发人员的整体形象也可以进行创新,通过服饰、仪表等方面的管理来提升形象和吸引力。
喇叭播音
喇叭播音是事先录制好广告语后,通过喇叭在地铁附近循环播放。
(一)喇叭播音的优势在于传播范围广,可以同时传达给多人。此外,喇叭播音的成本相对较低,主要节省了人力成本。
(二)除了优化广告语,喇叭播音还可以与其他地推方式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可以结合传单派发,解决传播信息过于简单的问题。
举牌展示
举牌展示是指用大大的字告知用户信息的广告形式。在地铁站附近,这种形式相对较少见,但在卖房广告中使用较多。
(一)举牌式广告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创意,通过设计来传达品牌的调性,并且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
(二)然而,举牌式广告也存在一些劣势。首先,它缺乏亲近感,如果用户真的对产品感兴趣,也不会想要上前咨询。其次,举牌式广告容易遭到投诉或被取缔,因为它可能会在场地附近“游街”,伴随着口号,对交通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很多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禁止这种广告形式的使用。
以上是关于地推广告的三种常见方式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无论是传单派发、喇叭播音还是举牌展示,都需要商家根据自己的产品和目标用户来选择适合的方式,并进行创新和优化,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举牌形式的创新与服饰改进
在人员服饰上进行创新,举牌形式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变化和创新。最基础的方式是多人举牌子,而稍微进阶一点的是统一的服装。另外,还可以在服饰上做更多的文章,例如下图所示的创意。也可以从普通路人举牌变为超模般的美女,更加引人注目。
切入点上的创新
在整体策划方面做文章,不仅仅是简单的促销和降价口号。下图是一个案例,从关注健康的角度出发,呼吁大家不要成为低头族。我猜想这家公司可能是与健康有关的产品有关。而且,玩偶服不仅彰显了品牌形象,还具有可爱的外表,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地铁站地推时,我们也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宣传产品。
三种方式的优劣及解决方法
以上提到的三种宣传方式各有优劣势,但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用户如何转化。即使用户对你的宣传产生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也不知道去哪里获取更多信息。传单上可以印上二维码,但举牌和喇叭广告只是单纯地进行品牌宣传。
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采取"组合拳"的方式,即举牌+传单、喇叭+传单,甚至三者都使用。这样,当用户看到举牌或听到喇叭广告时,能够通过传单获取一部分信息,甚至可能去关注你的公众号以获取更多信息。然而,并不建议在传单上放置APP的下载二维码。首先,考虑到用户的时间宝贵,下载一个APP所需的时间比关注一个公众号要长。其次,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用户一般不愿意进行大量的APP下载,除非是刚需。
要提高用户转化率,需要配合其他地推形式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综上所述,地铁站外的地推形式更适合用于企业品牌宣传和告知,最多只能进行少量的微信公众号增粉。如果想通过这种形式来推广APP,我个人认为必须以某个定点活动(如路演)为基础,地铁站外的地推只是宣传这个定点活动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个载体,让用户能够停下来,花几分钟的时间听你讲解或者试用产品。就像之前某游戏商在写字楼下进行的路演活动,让用户体验产品。早上或中午可以在地铁站外进行地推,告知用户有这个活动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