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品变流行的11种方法
如何让产品广泛被人们使用和谈论?
有些产品即使不做广告,也会被人们广泛使用和谈论;而有些产品即使投入大量广告,销量却无法提升。为了让产品即使少打广告也能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以下是11种方法:
-
可视性:让产品具有可视性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容易被看到、听到、嗅到、摸到,还是容易被感觉和理解,都是刷存在感的重要手段。商家鼓励消费者在朋友圈晒产品照片,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有人在使用这些产品,从而增加购买的可能性。
-
反差感:除了可视性,产品还需要与同类产品建立反差感。苹果公司一直擅长利用反差感,例如推出白色耳机线的耳机,或者无线耳机,让人们能够轻松识别出是iPhone。具有反差性的信息也更容易传播,因为它们结合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引起人们的兴趣。
-
统一性:制造反差可以引起关注,但无法建立产品的识别度。产品需要具有某种统一性,让人们能够识别出是该品牌的产品。苹果公司的产品始终具有简洁和科技感,别人一模仿它的风格就能被认出来。
-
抱大腿:有些产品可能因为品类不受关注(如保健品)、新产品复杂难以理解,或者只是一个小品牌而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候,将产品与人们关心、熟悉和热门的信息绑定在一起,可以成为人们谈论和使用产品的诱因。
以上是让产品变得流行的四种方法。通过增加产品的可视性、建立反差感、增加统一性和抱大腿,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是为什么方太油烟机选择与女性皮肤相关的话题,因为油烟机本身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女性皮肤保养是一个每天都要关心的问题。老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他擅长与大公司合作。罗永浩早年间与西门子合作,现在他的产品也与乔布斯有关。星巴克之所以很少打广告却依然畅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产品具有故事性。消费者买咖啡时,服务员会问他们的名字并写在杯子上,这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与星巴克的故事。故事具有传播性,因为人们喜欢讲故事。黄太吉之前也善于讲故事,比如“百度高管放弃百万年薪去街头卖煎饼果子”,这个故事具有反差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人们喜欢展示自己,如果产品能帮助用户展示自己的想法、地位、形象和价值观,人们会乐意分享。例如,大众甲壳虫的广告“Think Small”展示了想法,游戏迷分享连杀截图展示了地位,Kindle展示了阅读爱好者的形象,台湾全联超市通过“经济美学”展示了消费者的价值观。唤起情绪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高度情绪唤起的情绪能促使人们分享信息,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一个实验通过让人们进行一分钟的原地跑步,发现跑步后的人更愿意分享信息。这表明,唤起人们的高度情绪,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能促使人们分享。
而针对产品,引起人们情绪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运用明亮的颜色(红色是最常见的),将产品拟人化(例如汽车的前脸设计类似一张脸),制造幽默感(例如表情包的设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最能影响人们情绪的并不是视觉元素,而是听觉,因为听觉直接作用于大脑中负责情感和情绪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于打字,直接发语音去责骂一个人更容易激怒对方的原因。
"极限属性"指的是产品具有什么样的"最XX属性",例如最薄的手机、最轻的自行车、最快的操作系统、最浓稠的番茄酱、全球首款双屏手机等等。这种信息容易被人们分享,是因为人们天生对认知闭合(或者满足好奇心)的需求。以手机的薄度为例,多薄才算薄?我们无法确定,也许是7mm?6mm?如果你的手机不是最薄的,那你就无法给他们答案,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自然也不会被人们谈论。但如果你的手机做到了全球最薄,那就满足了人们的认知需求——原来最薄的手机只有4.75mm啊!是哪个品牌的呢?原来是vivo。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只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而不会关心谁是第二个(虽然我曾经写过一篇《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倒霉鬼们》,里面提到了第二个人,但现在我自己也忘记了...)。所以,如果想让产品变得流行,也可以通过打造极限属性来实现。
为什么星巴克要卖杯子呢?它真的是想通过杯子业务来赚钱吗?这种可能性不太大...更好的解释是:它正在利用顾客的"行为剩余"价值。即使是每天都买星巴克咖啡的忠实粉丝,他们真正喝咖啡的时间可能只占一天的1/10,那剩下的9/10时间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发挥"行为剩余"的价值了——桌子上的星巴克杯子可以时刻提醒他和周围的人:"不要忘了还有星巴克这个品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服装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包装袋做得如此精致和结实,目的是让你在没有穿着它们的衣服时,也能向周围的人传达产品品牌的信息。因此,通过增加一些周边产品,可以间接增加主打产品的使用和曝光频率。
以上总结的十条方法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展示产品,并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在使用。然而,如果使用产品的行为缺乏可模仿性,那一切都是徒劳的。当你的产品被人们展示和讨论时,一定要保证留下足够的销售线索(例如产品名称、标志、二维码、网址、地址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模仿他人,购买和使用你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产品都要求名称简单易记,目的是让人们不容易忘记这个品牌,当产生需求时,能够立即想起它。此外,对于一些低频消费品来说,它们的标志往往以文字为主,这样人们才能根据最直观的线索——文字,去搜索和询问他人:"你知道DELL这个牌子的电脑吗?"或者直接在百度上搜索"DELL"。假设你不认识这个品牌,你应该如何描述这个标志?如何将它输入到搜索框内呢?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像营销人员一样能认出上千个品牌...最后,对上面提到的让产品变得流行的十一种方法进行总结:1. 可视性:让别人能察觉到产品;2. 反差感:突出产品的差异化属性;3. 统一性:同品牌产品要具有相同特征;4. 与大IP进行合作:与知名人物或大品牌进行合作;5. 故事性:让产品成为故事的一部分;6. 利他性:让产品对用户周围的人也有好处;7. 表达自我:让产品能帮助用户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形象和价值观等;8. 高度情绪唤起:唤起开心、敬畏、生气、亢奋等情绪;9. 极限属性:打造"最系列"或"首款系列";10. 行为剩余:利用周边产品,间接提高产品的展示频率;11. 可模仿性:提供销售线索。当然,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很小一部分,实际操作时应该拓展思考的范围。例如,在"统一性"方面,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视觉上的统一性,还可以从其他感官和认知层面入手,例如因特尔的经典声音"灯!等灯等灯!"至今仍在使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