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偏离定位理论,却依然成功打造了品牌
前几年,特劳特中国公司的董事长邓德隆曾经表示,小米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遵循定位理论,预计会遭遇失败。定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某个品类,并成为消费者选择该品类的首选。根据这个理论,小米应该像格力空调一样,专注于手机,成为手机品类的代表。然而,小米并没有这样做,他们不仅仅做手机,还涉足空调、剃须刀、雨伞等各种产品。然而,几年下来,小米的产品不仅没有像邓德隆先生所说的那样做得不好,相反,这些产品还获得了大量粉丝的认可,虽然可能不是行业最好的,但无疑是成功的。这是否意味着定位理论在互联网领域失效了呢?当然不是。特劳特中国公司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些案例是非常成功的。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定位的重要性,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因为在商业领域,变量非常多,理论只能提高成功的概率,无法保证100%的成功。正如一家战略公司一样,他们做了很多项目,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那么,为什么小米违反了定位理论的很多金科定律,却能够成功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品牌呢?
品牌联想的关键作用
品牌联想是帮助企业推广新产品或进行品牌延伸的关键。利用已建立的品牌,可以借助核心品牌的用户认可度来推广衍生产品。比如霸王洗发水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当霸王洗发水知名度上升后,推出了霸王凉茶,据说用户一想到霸王凉茶就会联想到洗发水的味道。然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更改产品名称来解决。相反,施瓦辛格是一个典型的品牌延伸成功案例,他是健美运动员、力量举运动员、演员、导演、制片人、加州州长。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我们知道品牌联想非常重要。在娱乐圈,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时,很快就会联想到一些与他相关的事件,比如捐款、出演著名电视剧、唱歌等。有时,为了建立知名度,娱乐圈甚至会先引起负面联想,再澄清,逐步建立正面联想,这种方式在商界也有类似的案例,被称为“炒作”。那么小米的品牌联想是什么呢?很简单:性价比。小米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性价比与品牌紧密绑定在一起。无论是购买小米电视还是小米剃须刀,我们会联想到性价比。在一个真实的用户评论中,我看到一位用户评价说,在100多元的价位范围内,小米剃须刀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虽然不能与上千元的飞利浦剃须刀相比,但可以与七八百元的飞利浦剃须刀相比。如果小米推出了上千元的剃须刀,可能会很好用甚至超过飞利浦的产品,但用户可能不会购买。许多品牌在选择品牌延伸时,要么没有特点,要么各类产品之间的特点完全不同,这使得品牌难以被识别和联想,甚至会产生负面联想。小米的品牌联想和延伸无疑是成功的,重要的不是聚焦于某一个品类或是品牌延伸,而是建立合适的品牌联想。
预期与实际感知
仅仅进行品牌延伸是不够的,用户对产品的实际感知也非常重要。当用户使用产品后发现与预期完全不符或低于预期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因此,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对于一款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小米手机,虽然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但用户普遍可以接受。毕竟,以这样的价格购买到参数优秀的手机已经相当不错了。虽然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总比没有好。然而,如果一款价格高达6000元的小米手机出现了稍微的卡顿,用户就会表达不满。在过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许多品牌只需通过电视广告建立起用户的美好期望,就能成功一半。但在今天信息高速流动的互联网时代,用户能够快速通过评价、朋友圈、抖音等渠道来分享他们对餐厅用餐体验、电影观后感、耳机舒适度等实际感受。有些行业的产品质量和耐用性等很难感知,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米很少涉足那些不易感知的市场,因为这些产品无法凸显小米的优势。大多数小米产品所处的行业,都是用户在使用后能够快速感知实际价值的,例如手机的流畅性和易用性,剃须刀和空调的使用体验,只需使用一两次就能知道好不好用。可以说,无论是从文案上给用户的预期,还是实际的产品表现,小米基本上都能让用户感知到符合甚至超出预期的价值。
用户选择面临了更多的多样性。在过去,营销专家认为,过多的选择会导致用户决策的瘫痪,所以最重要的是准确定位。举个例子,当用户面对3个不同的产品时,他们可以轻松通过对比选择其中一款。但是当用户面对24个不同的产品时,反而降低了他们的购买率。当产品过剩时,用户无法做出选择。然而,在当今的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比价、点评网站、搜索工具等轻松地进行筛选,用户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了。以LG公司为例,他们不仅销售电视机,还有洗碗机、冰箱、手机等多种产品。假设你已经购买了一台LG电脑显示器,然后你偶然发现LG还卖洗衣机和烘干机。在过去,你可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认为LG电脑显示器不错,但相比之下,他们在洗衣机方面可能不够专业,你可能会选择更专业的品牌。然而在今天,你可以看看用户的评论、评测网站,或者观看直播,了解他们如何评价LG洗衣机。当你发现这款洗衣机评分很高,或者好评如潮时,过去的经验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你会果断下单购买LG洗衣机。当然,也有人会说,小米目前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或瓶颈。但是我想说,这并不能代表小米没有遵循定位理论,从而导致发展受阻。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他评估一个企业的依据是看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当一个企业本身拥有能够创造稳定竞争优势的资源时,需求的增加才会带来长期盈利的增加。定位理论或许可以成为战略的一部分,但它不能代表战略。我们无法仅仅通过一个定位理论来预测或判断小米的未来。一家企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与自身的优势、竞争对手的表现、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有关,关键是,这些因素一直是动态的。今天弱者也可以变得强大,明天强者也可能变得不那么强。举个例子,目前全球第三大移动芯片制造商是三星。三星之所以能成为三星,关键并不在于它只专注于一个品类或进行了品牌延伸。除了智能手机,三星还制造其他零部件,如显示屏、存储和内存芯片、相机传感器以及处理器。正是这些可持续性竞争优势,造就了三星的成功。
以上只是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对小米进行了片面阐述,未涉及小米的商业模式、技术、渠道等其他因素。所以,小米是否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