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吻》翻红背后的传播规律
作者:王晖来源:品牌观察报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刷抖音时,总能听到“一吻便颠倒众生,一吻便救一个人”的经典旋律;打开B站,首页推荐总能看到“xx版处处吻”“处处x”的相关标题,点进去,无一不是《处处吻》的重新填词翻唱。这些现象都在传达出一个讯号:杨千嬅16年前的《处处吻》,又火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处处吻》再度翻红的背后,有哪些我们不可忽视的传播规律在“助攻”。
杨千嬅的《处处吻》为什么又火了?
出身名门,众多实力派打造的时代金曲《处处吻》现在到底火到什么程度呢?在抖音,处处吻话题下的相关视频4.4w个,播放量达到14.8亿次。在B站,UP主@一本正经的小方剪辑的古装美女版,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500+,高居全站日排行榜最高第1名。其他UP主的填词翻唱、视频剪辑更是不计其数。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还专门为《处处吻》开了VIP通道,用户必须开通会员才能听完整版。但在此前,这首歌还是免费歌曲。
但其实,对于《处处吻》来说,这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翻红,绝非偶然。因为如果翻看《处处吻》的“家世”,绝对算得上“出身名门”。2004年,《处处吻》被收录在杨千嬅当年发行的专辑《电光幻影》中。当时的杨千嬅,可谓是华语女歌手中的天后级人物。在她的演绎下,明快清爽的《处处吻》更有了一种成熟的味道。《电光幻影》专辑封面而且,在这张专辑中,对于唱惯了抒情情歌的杨千嬅,节奏轻快《处处吻》对其风格也是一种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看作词人林夕,有“词圣”之称的他更是香港音乐界的大师级代表,众多传唱不息的经典歌曲都出自他的手笔。有大师级的作词人,有天后级的歌手演唱,还有不拘一格的风格尝试,这都注定了《处处吻》是一首会流传下来的经典歌曲。还有一个知识点是,《处处吻》还是Budweiser American Kiss广告主题曲,已经在当时彰显了其IP价值。一个经典IP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随便就能火起来的。就像品牌塑造一样,内容是与用户沟通的直接载体,创新是不至于被用户厌倦的利器,内容为王,创新不止,品牌才能成为流传下来的经典。试看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诸如故宫、五芳斋、可口可乐、麦当劳等,都逃不过这样的“真香定律”。
媒介决定内容,短视频成为经典翻红新土壤
媒介决定论是加拿大传播学学者麦克鲁汉提出的观点,他断言,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传播媒介,正在再造或重建社会相互关系的形式以及个人生活的一切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思想、行为在媒介的变革下会被重新建构。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见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人们的通讯方式、阅读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在每时每刻发生变化。信息的碎片化,让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雷不及掩耳。并且,那些符合社交媒介传播特点的内容,特别是娱乐化、快节奏、接地气、情感性的内容,更容易被传播开来。《还珠格格》再度走红,是因为足够欢乐;《情深深雨蒙蒙》又被扒出来,是足够狗血;“洪世贤”凌潇肃、“游乐王子”袁奇峰能成为网络话题人物,很大原因是他们的台词可以被做成表情包,成为大家娱乐社交的一部分……这些经典影视剧,在网友的重新解读、解构下,实际上已经不再具有最初的原貌,而成为了全新的碎片化、片段化的传播内容。而以短视频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就成为它们传播的肥沃土壤。
再看《处处吻》,这首歌具备了在社交媒体下传播的特质。歌曲中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能够成为现代人情感表达的出口。旋律轻松快节奏,非常适合作为抖音短视频的背景音乐。歌词朗朗上口,使这首歌变得平易近人。粤语的演唱方式也能让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尽管发音不标准,但很多年轻人在刷抖音时会跟着哼几句。
全民填词翻唱,UGC传播挖掘老歌新价值
以往其他老歌的翻红,往往是通过将这些歌曲作为抖音作品或视频剪辑的背景音乐,或者进行恶搞、鬼畜等处理。但《处处吻》的翻红带来了一个新现象:网友们大规模地重新填词翻唱这首歌。在B站上,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处处吻》与每一个热点、每一个圈子的结合。比如,当钉钉被小学生狂打一星评价时,UP主@雪饼夫斯基创作了一支名为《处处钉》的填词翻唱作品,成功地改变了钉钉的形象。在肖战粉丝的227事件中,网友们创作了《处处封》《处处洗》《处处炸》等作品来表达对举报行为的抵制。
此外,还有唱出了医学生心声的医学生版《处处吻》,赞美各大高校的各大高校版《处处吻》,以及追星女孩安利新技能明星版《处处吻》等等。这种跨圈层的传播效应,既是《处处吻》旋律上口、百搭属性的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用户群体释放出的巨大传播能量。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才华挖掘每一个IP的更多元化内容价值,还通过群体聚合和传播,成功让一首老歌、一个经典IP在新时代走红,焕发出新面貌。
写在最后
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正在改变着品牌的营销环境。从《处处吻》的翻红之路可以看出,我们对此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体会。对于品牌来说,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要把握每一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充分利用它们来传播品牌信息。同时,重视用户的力量,将用户真正纳入到品牌营销的主体中,赋予用户创作的权利,或许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有品质、走心的内容才能受到用户的喜爱,也是品牌发展的最佳支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