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住」成为新时代代表词语,年轻人消费心态逐渐改变
经历了这个五一假期,许多人的情绪再次升华。许多人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表达他们默默崩溃的心情。这反映了群体性的心理问题。许多人会产生心理问题通常是因为他们内心还有着不满足的欲望。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上学,自己能够正常上班,供应商能够正常运营,工厂能够发货,用户还能够下单,总之,他们想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生活。最近,我身边有爱好旅游的朋友,想到孩子可能只能通过照片和视频来了解这个世界,忍不住哭了一场。
另一种心态是“苟住”,这种心态已经对上述焦虑进化出了防御,并发明出了一个新的流行词。原本,“苟住”是游戏中的用语,比如A和B组队,A被击杀,还没死透之前,等待其他队员救援的时间里,B就会说“苟住,我们能赢”,意思约等于鼓励A“撑住不要挂,还有希望”。神奇的是,“苟住”现在几乎可以解释一切行业企业,包括个体的行为逻辑。它可以解释大A股跌破3000点,可以解释一些公司拼命压低利润,不敢说自己挣钱了,可以解释名校毕业生“降级找工作”,清华同学对“小公司”实习岗位也开始感兴趣。有些网友甚至把“苟住”做成了手机桌面、电脑桌面,每天默诵,以提醒自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两年的“佛系青年”,但是与当年的“佛系青年”不同,今天的“苟住青年”已经是年轻人在狂风中亲身试过的最佳体位。劝年轻人“苟住”,甚至得到了不少大佬的认可。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莫言为全国青年朋友写了一封特别的信《不被大风吹倒》。张朝阳去年8月的一段采访中说“年轻人不要努力过头,因为不一定能行,还会受伤害”也突然被二次传播刷屏。有趣的是,去年8月这番言论也曾上过热搜,当时的评论区,还有人说张朝阳这番话是毒鸡汤,是既得利益者的别有用心。但是现在,疫情的现实教育大家,别说年轻人,即使是老江湖,也会因为努力“过头”而受伤。
最近,“苟住”这个词相当热门,它指的是“勉强维持生计,勉强生活”。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苟住”生活方式。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对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在,“攀比”消费已经不再流行。过去,人们习惯于通过购买豪华品牌来炫耀身份地位。但是现在,随着年轻人选择“苟住”,这种消费行为逐渐减少。相反,消费市场逐渐出现一些情感抚慰类产品,比如面向年轻人的安抚玩偶、解压小玩具和心理治疗产品等。这些产品能够提供情感上的宣泄和安慰。此外,价格适中的产品也更受欢迎,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
对于那些以“赚钱”为名的投资型消费,比如潮鞋、潮玩和盲盒等,也受到了冲击。随着年轻人选择“苟住”,他们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减少了这些投资型消费的支出。此外,很多本来打着“努力改变自己”旗号的割韭菜骗局,也因为年轻人更加警惕而受到了打击。
最后,品牌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品牌需要更加注重性价比,以适应市场需求。无印良品等以性价比为卖点的品牌可能会迎来更多机会,但是他们必须真正做到“便宜实在”,而非仅仅标榜便宜。品牌营销策略需要重新思考,价格体系也需要认真斟酌。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