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品:产品创新的新方向
身边很多人觉得互联网行业变得索然无味,现在的互联网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充满生机。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创新速度明显减缓。最近几年来,我们认为最大的互联网产品创新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但严格来说,抖音也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musical.ly的模式。虽然musical.ly团队在上海,但是抖音最终还是在国外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当然,最终头条收购了musical.ly,抖音也变得非常强大,算是双赢的局面。但是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些问题。首先,国内互联网环境对产品创新并不是很容忍,很多产品的逻辑更容易在其他全球市场上验证。其次,目前的头部产品(比如抖音)更多地是运营的胜利,而很难说是产品创新本身的胜利。然而,新消费品在近年来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一些新兴品牌如钟薛高、元气森林、三顿半、完美日记、蕉内等,在快速成长中根植于产品创新。这些新奇的消费品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消费选择,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新消费品行业的活力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产业一样,令人振奋。那么是什么激发了产品创新呢?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产品创新是由技术创新所驱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要说技术创新,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更快,而消费品市场实际上是保守的市场,技术迭代周期相当长。只需看看各大消费品公司财报中的研发费用占比,就能明显看出这一点。我们认为,行业创新更多地是受到宏观市场条件的变化驱动,这涉及到时机、地理位置和人的因素。让我们以三顿半为例来解释。与传统的雀巢速溶咖啡相比,三顿半最显著的特点是更快溶解,不会结块成团,甚至可以用冷水、牛奶直接冲泡。这主要是通过冻干技术实现的。然而,冻干技术并不是新技术,早在食品工业和医疗工业中就广泛应用了。在咖啡市场中,冻干咖啡也不罕见,大家对金牌雀巢咖啡应该很熟悉,它就是冻干咖啡,相比普通的喷干速溶咖啡,冻干咖啡保留了更多的风味。事实上,三顿半抓住了用户需求和传播渠道的变化。例如,他们将冻干咖啡制成粉末,并将其包装在小盒子中,这在咖啡行业中以前很少见(冻干咖啡粉很容易受潮,因此通常以大颗粒形式出现在罐装中)。随着近年来咖啡普及教育的推动,人们对咖啡品质和饮食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三顿半开辟了新市场。换句话说,三顿半和其他新咖啡品牌的产品在技术原理上可以几十年前就实现,但是只有在近几年这种速溶咖啡升级的市场逐渐成熟时,三顿半才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事实上,在产品开发中,最重要的是洞察用户需求和技术整合能力,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用户需求和偏好的改变才是真正推动产品创新的关键因素。品牌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大产品,而是通过快速试错迭代的互联网方法论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因此,在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方面,新消费品牌也趋向于互联网行业的做法。从单一产品到产品矩阵的转变,背后是渠道和用户需求等大环境的变化。这种转变对用户认知产生了影响。例如,提到宝洁洗发水,我们会想到潘婷、飘柔和海飞丝这三个品牌,它们的定位各不相同,一个是滋养、一个是柔顺、一个是去屑。然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三个品牌只有一个经典产品,而且包装似乎从未改变。但是对于元气森林来说,尽管定位是无糖气泡水,但很难说出他们的主打产品是什么,似乎他们不断地在测试新口味、新产品。钟薛高也是如此,你可能只记得他们产品的外形和质感,但不记得他们的代表性口味是什么。传统的大单品策略实际上是追求用户体验的"最大公约数",因为这样才能在传统渠道下实现最大的利益。然而,随着D2C渠道的普及和新品试错成本的降低,快速试错迭代的互联网方法论变得更加有效。一旦新产品开发出来,可以通过小批量生产进行KOL市场测试(而以前需要进行繁琐的商超渠道测试),然后根据各种维度的用户数据反馈来验证新产品的商业价值。在新消费品牌中,同时研发和测试数十个新产品并不罕见。这样持续下去,每个品牌都会积累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会反过来影响产品的研发和迭代。因此,几乎每个新消费品牌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台,并且非常重视数字化能力的建设。成熟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低试错成本和快速产品反馈,使企业成为了一个个新产品研发的机器,推动了新消费行业的产品创新爆发。与近年来互联网产品创新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品领域的产品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有人可能会认为原因在于人口红利,对于C端移动互联网产品来说,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获取新用户和留住用户变得困难。但是对于新消费品来说,仍然存在很大的人口红利和下沉市场的机会。然而,事实上,创新并不会因为某一市场红利的消失而停止,因为没有市场红利的创新不能被称为创新,创新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社交网络产品和平台型产品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性质。社交网络产品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即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其价值会呈指数级增长。而平台型产品则具有双边效应,即随着供给和需求双方用户的增加,平台的价值也会不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相比之下,消费品仅具备规模效应,即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品成本。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粘性较低,可以选择其他竞品,而对于社交网络产品和平台型产品,用户不得不使用它们,因为其好友和商家都在上面。这导致了商业模式的差异,互联网产品在早期即使亏损也要不断吸引新用户,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价值,并最终实现商业化变现。因此,大多数互联网创新项目需要借助资本的支持。而消费品由于没有网络效应,早期需要确保良好的盈利能力,大多数都具备良好的现金流,保障了创新项目的独立性。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明显,只能容纳少数几家头部玩家,而消费品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此外,消费品行业存在地域和人群消费偏好的差异,市场相对碎片化,也为垂直市场提供了机会。虽然网络效应催生了互联网巨头,但巨头的扩张也抑制了行业的创新,推动了资本的关系网络。对于创业者来说,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最终往往会归于BAT等巨头的旗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在下降,而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和产品运营能力却在不断提升。相比之下,在新消费领域创业,你甚至可以独立成长为独角兽而不依赖任何资本,也可以通过深耕特定群体来形成强大的护城河,抵挡巨头的进入。许多新消费团队都具备互联网基因,并运用互联网方法论改造消费品行业。新消费相对于传统消费,代表了行业思维的变化。未来的产品创新和创业,在新消费领域可能会更加有趣。可以说,互联网已经进入老年阶段,而新消费仍然年轻有活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