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系统的构成和优化方法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过一篇名为“高阶运营思维……”的文章,讲述了有关流量系统的模型。最近我对“系统”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为什么我对学习“系统”感兴趣呢?因为我发现任何事物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包括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细胞和人体,甚至是一个水杯,它们都有内部结构。而且,我还发现在行业内,牛人、大咖讲师、高效人士等都有自己的方法论,而这些方法论都是建立在“系统”之上的。只有理解了“系统”,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事物中轻松找到最有效的路径。今天我们以运营中的流量为主题,要知道这与产品是有关系的。理解思路并了解结构组成,你将能够轻松拆解一个产品的组合。我一直将留存视为核心重点,这不仅是增长应该重视的,对于产品人来说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的。我将逐步拆解这个系统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希望你们能够跟随我的思路,更容易理解“系统”模型的概念。本文的目的是让大家对“系统”有一个概念般的认识,这是提升思维的第一步。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深入的内容,可以关注我的专栏。我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学会在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方法论和公式。我们经常谈论留存,但留存只是流量系统中的一个变量。我之前写过关于流量系统思维的文章,那篇文章也阐述了流量系统。如果你对此不是很了解,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之前的文章。可能现在的观点和之前的文章有些重复或冲突,但逻辑不会变,其中仍有可借鉴之处。只有在理解了系统结构后,你才能更轻松地找到关键变量。流量系统:流入量-留存量-流出量。要提高留存,有三种方法:增加流入量,扩大和提高留存量,降低流出量。现在我们来讨论增加流入量。所有的流量都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决定了流量增速,而流量增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宽度和长度。例如,你的通道很宽但很短,那么存量的增加速度显然会比很窄但很长的速度快得多。那么,流量通道的宽度是指什么呢?如果你的预算是50000元,在a渠道进行付费投放,那么,流量通道的宽度就是:a渠道+预算。我们从系统拆解到了流入量,然后又找到了影响流入量的核心点,即增速。我们又从增速找到了影响增速的两个关键点,即宽度和长度。那么,要提高流入量的宽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显然是增加a渠道的预算投入,并优化a渠道带来的流量质量(新用户质量)。
- 第二:增加其他渠道的投放,这个很容易理解,就不多说,比如增加bcd渠道。宽度说了,现在来说长度。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管道越长,流到尽头的时间就会越久,这直接影响流入的速度。所以,长度在增速中也很重要。流入量的长度是指流量进入存量池的路径长短。这就需要对渠道路径进行优化,如果你投放了多个渠道,你需要分析每个渠道带来的流量质量如何,为什么某个渠道带来的流量存量很差?是不是路径太长?例如:新用户在a渠道看到你的广告,并进行了点击、下载、启动、注册、使用。这是一条正常的路径,但还有些情况,例如你投放的渠道位置是否足够醒目,比如你在a渠道的三级页面上投放的效果肯定不如二级页面或一级页面好,甚至该渠道的用户很少访问三级页面或某个冷门的板块。你可能会认为这不是长度的问题,而是渠道曝光的问题。错。这就是长度(路径)的问题,因为这里的长度不仅指你自身的长度,还指你投放渠道的用户触达你广告的路径长度。要全局思考,将“渠道投放”这种行为视为“产品”本身,你需要思考对方的用户占比、基本属性喜好和平台定位。甚至,根据对其平台的了解选择投放位置。因为普遍的现象是,产品体量越大,用户画像就会越复杂。假设你要投放小红书,你知道小红书的用户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笔记吗?他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假设小红书的用户中有70%是通过视频形式观看化妆教学笔记的,10%的用户看服装,20%的用户看鞋子。那么,作为一个卖鞋子的,你觉得应该如何投放呢?显然应该在鞋子版块进行投放,或者在带有鞋子标签的笔记详情页进行投放。因为源头在渠道那边,你需要模拟渠道那边的用户路径,如果他们的用户需要很长的路径才能找到你,显然会影响你的流量增速。所以,如果打算投放,就要选择相对较好的位置。当然,渠道的路径涉及到选择投放的问题,而流量增速的长度中,还有一个变量就是自家产品的路径长度。对该进行优化,让用户进来后能够快速了解三件事情:是什么?怎么玩?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一个新用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三个问题,很大概率上他会从流入量变成真正的存量。
扩大和提高留存量
流量池的大小对于一个产品来说非常重要。留存的用户价值要比新用户的价值大,因为新用户还没有转化为留存的用户,他们可能只是匆匆而过。留存不仅仅是指次日的留存,而是指在较长周期内的活跃用户。每个产品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定义什么是活跃用户,例如连续登录7天、添加5个好友、或者上传5张图片等。要扩大留存量,可以通过开发新的功能,如社区版块或者社交群,来增加流量的容量。腾讯QQ通过各种类型的容器来储存流量,这显示了留存的重要性。提高留存概率则需要关注产品体验和带来的价值。产品体验包括新手引导、UI设计、色彩搭配以及关键功能的介绍等。所有产品设计都必须遵循体验和价值这两个核心点。如果没有这两个点,就谈不上留存。因此,即使服务可能不是很好,但体验和价值必须做到位,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降低流出量
用户和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根据产品形态,决定用户会留存多久。当用户进入流量池后,就需要开始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防止流失、防止沉默以及促醒召回等运营手段。同时,产品需要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在留存期间提供新的价值。例如,了解用户喜好,向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告知内容更新的时间,培养用户的生物钟。培养用户行为习惯需要时间,期间需要关注提供的价值是否符合用户的预期。如果用户发现提供的价值无法满足他们,就会开始寻找替代品。因此,提供新的价值非常重要。例如,用户关注跑步专栏,可以从横向出发,调研和分析用户是否对健身或其他运动感兴趣,然后提供相关信息和功能。铃木敏文曾说过,最大的竞争来自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说明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是长期留存用户的关键。降低流出量的一种方法是建立防流失控制或召回机制。防流失的核心是减少流出通道并提高服务体验,召回机制的核心是让用户重新回到正常路径,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再次感受到价值或新价值。例如,像DNF游戏一样,如果用户一段时间不玩,系统会送给他们一个回归大礼包,这是一种福利,可以激发用户再次使用产品的动力。减少流出通道的第一步是找出可能导致用户流失的行为,并进行优化。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圈内口碑和意见反馈来找出这些行为。数据分析可以对不同用户群体的行为进行比较,找出影响留存的因素。圈内口碑和意见反馈也是了解用户需求和产品不足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流入、留存和流出是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增加流入、扩大容量和降低流出是实现留存目标的三种途径。在寻找方法时,需要从底层思维出发,关注如何增加流入量、提高产品体验和提供新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长期留下来。
关于结构的内容将在后续的日记中逐渐展现,出于篇幅原因,我不会在此处过多赘述。
流量系统的总结可以表达为:流入量减去留存量再减去流出量。而其中,留存量是一个关键的变量,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提高留存率:增加流入量、扩大/提高留存量、降低流出量。
增加流入量的方式可以通过扩大流入的范围和减少流入的时间来实现。
扩大/提高留存量的方法是增加能够让用户长期或频繁使用的功能板块(容量),并且从用户体验和价值出发来提高用户留存率。
降低流出量的途径是建立防止流失的预警和召回机制,同时为留存用户提供新的价值,例如开发新的功能或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有所收获。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随时留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