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地推策略和执行经验分享
创业公司在资源有限、人力不足、费用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像大公司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整合营销,提升品牌和订单。因此,低成本且能快速获取数据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地推成为创业公司的首选推广方式。
在公司刚起步的早期阶段,我们在地推策略和执行方面经历了一些困难,并权衡了成本和效果。第一阶段,我们雇佣了专职员工来进行地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地推效果,并更真实地了解市场。但由于成本限制,我们无法大量雇佣员工,因此效率较低。第二阶段,我们开始使用第三方团队,让我们的员工负责督工和准备物料,第三方团队来负责执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容易铺开多个地推点同时进行。但不足之处是无法保证地推效果,因为我们的员工无法监督对方团队的工作,对方员工也没有责任感。同时,推广策略容易被泄漏给竞争对手,还容易遭受对方的勒索和抬价等问题。整体成本也较高,如果同时开展多个地推点,成本更大。第三阶段采用了自己招聘民间地推领队的方式,这是在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失败后摸索出的适合我们的模式。
要提升地推效果,我们可以从拉数据和做市场两个方面考虑。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将地推作为拉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扫码送礼品、付出礼品钱来转化为注册用户或app下载量。拉数据时需要注意不断改变礼品形式,选择地推覆盖面较浅的地区,这样能够保证用户对推广感兴趣,提高效率。不像地推一条街的用户那样麻木。其他因素如目标人群品牌和用户质量并不是核心关注要素,不需要过多考虑。
如果想通过地推获得用户和知名度,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地推最重要的是选点和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比如我们公司是企业服务业务,那么工商局、创业大街、各大展会等就是最精准的地推点。选好点后,要多种方式去真正了解这个点。地推形式不仅限于传单等常规方式,我们曾尝试在精准点周边进行传单、放置路锥、在商户挂KT板等多种形式,还计划在附近站点的公交候车厅、楼宇广告上做推广,虽然没有执行。整体思路是通过不断刺激用户让其形成对品牌的认知(7次即品牌理论)。推荐的广告形式是大多数公司不会考虑的,如大遮阳伞、路锥、KT板、公交站点、楼宇,甚至可以考虑在面包车车身上贴广告。这些广告形式的性价比还不错,大遮阳伞一百多元,一件路锥二十块钱,一个商户让你贴KT板的费用是200左右,一个公交站点费用是1W左右/月,一个楼宇的电梯广告约600元左右/周(刊例价3折)。公司会规定一个整体的预算,可以根据预算来拆解,然后决定投资哪一项。公交站点和楼宇可以保证曝光度的同时也能保证品牌调性,路锥和遮阳伞可以低成本长期曝光,但对品牌有一定损伤。
地推作为载体,为了最大化效果,需要与其他渠道相配合。比如可以进行相关的新媒体活动,通过线下拍照等方式在微博上进行传播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