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财富与支付宝的关系及对比分析
前几天,蚂蚁财富和16家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组扎心的海报文案,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些海报底部都有一个闪亮的字眼——支付宝。有人开始质疑支付宝是否与这件事有关系。市场的反应一片骂声,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场炒作,有人认为贫穷无可原谅,还有人对支付宝的地位表示怀疑。
首先,我认为支付宝可以撇清与此事的关系。毕竟,蚂蚁财富和支付宝是两个独立的公司,虽然都属于蚂蚁金服集团。这个广告是由蚂蚁财富和16家基金公司合作制作的,和支付宝并没有直接关系。图中的“上支付宝搜…”只是表示支付宝作为一个被动者,就像我们看到的“上天猫搜…”、“上淘宝搜…”的广告传播。无论你怎么抱怨,如果你已经使用了支付宝,再抱怨也无济于事。所以,蚂蚁财富的广告成功了,支付宝也没什么问题。
其次,从产品定位角度来看,支付宝和蚂蚁财富的产品有本质区别。支付宝定位为一个以每个人为中心,以实名和信任为基础的生活平台,希望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代表。而蚂蚁财富则是一个移动理财平台,同时提供财经资讯、市场行情和社区交流等服务。从运营角度来看,蚂蚁财富的App页面布局反映了他们的运营理念。在App的主页中,从活期的货币基金到投资热点再到各类选择性强的基金,还有股票和金融社区等分类,这些都体现了蚂蚁财富的运营内涵。而在支付宝上,这些运营内涵完全没有。所以,可以总结出两者的运营内涵区别:蚂蚁财富注重财富社区和金融小白以上人群,而支付宝注重生活场景化和普通人民群众。另外,支付宝已经有了一批庞大且忠实的用户群,而蚂蚁财富还是一个新产品,上线只有几个月,知名度还不高。
最后,客观来说,蚂蚁财富的这套广告文案是成功的。根据数据显示,蚂蚁财富的检索指数同比增长了963%,移动端同比增长超过1000%。微信上的关键词指数在9月29日环比增长了448%,而在9月28日环比增长了2505%。这个产品上线才几个月,但通过几个文案的传播,它的曝光量增加了几十倍。这难道不算是成功吗?
也许大部分曝光是来自反感的用户?这么大的曝光量,可能大部分都是不相关的劣质流量?大部分只是看热闹而已?我们反对这种对穷人的歧视行为,所以我们去搜索它,看看它的真面目,但我们并不会使用它。起初,我也是这样想的,和大多数批评者一样。但是我对比了一下百度指数中的“上升最快”搜索结果,我发现我们大多数人错了。在蚂蚁财富的超高曝光量中,“上升最快”搜索结果中很大比例是关于“蚂蚁财富里哪个基金好”、“蚂蚁财富下载”、“蚂蚁财富电脑版”、“蚂蚁财富有安全吗”、“蚂蚁财富App”的内容。这足以说明,很多流量被引导到了蚂蚁财富平台,并且这些流量已经转化为用户,并且已经在选择购买基金产品。这仅仅是几个文案的力量,正如营销专家朱小磊所说的“语言的钉子”、“视觉的锤子”。从另一个角度推测,我们也可以猜测,这次曝光所引发的流量转化率可能会非常高。仔细观察蚂蚁财富的几个广告文案,它们共同的主题是表达对“钱”方面的敏锐。当你进入App时,在欢迎页上你会看到三段文案:“你经常说,财富没有平等”,“你害怕,世界充满复杂”,“你不愿意,彼此缺乏信任”。这三段文案与这次曝光的主题高度吻合!而这个欢迎页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也就是说,蚂蚁财富的内部人员根据数据分析和综合多方因素,总结出产品的用户画像,而这类用户一定有一个特征——对“钱”方面的敏锐(可以理解为渴望更多钱,并且已经有一些钱)。蚂蚁财富的人员发现了这一用户画像后,推出了与其产品高度一致的欢迎页,并准备好了与其产品高度一致的文案(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文案)。可以想象,关注基金并且喜欢参与金融社群的人,谁不对钱敏锐呢?事实上,这就是蚂蚁金服早就策划好的,他们提前写好了这些道歉声明,可能几个月前就准备好了。支付宝为什么要出来澄清,而不是坐享其成呢?支付宝澄清舆论是必然的。从前面提到的内容可以看出,支付宝与蚂蚁财富的产品定位完全不同,一个是打造“生活方式”,一个是提供“理财选择与交流”。在运营内涵上,一个是构建“财富社区”,一个是打造“生活场景化”。支付宝拥有大量中低高收入的用户,用户群体非常广泛,既有粗暴的人也有温柔的人。如果支付宝不澄清关系,那就是自找麻烦。从广告沟通的角度来评价,这次曝光的效果如何?广告沟通的即期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公关效果,一个是营收效益。在公关方面可能有一些失误,被一大波批评淹没,不过还好,这一大波人中,大部分并不是他们的目标用户。不管有没有钱,首先不说,能被这些文字激怒的用户,都不是他们真正的用户,他们愿意把这些用户牺牲掉,况且即使不牺牲,到了App的欢迎页也会被牺牲。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关注基金并且喜欢参与金融社群的互联网用户,你会对这些文案感到非常不爽吗?“年级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穷”、“你每天都很困,只因为你被生活所困”、“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随便去看看吗?”而在营收效益方面,显然蚂蚁财富赚到了,几个文案吸引了大量用户,让“进行选择”的用户增长速度超过了“观望人数”的增长速度。常常说广告沟通需要符合四个要素,只要符合了就能成功。目标场景,当下人们喜欢传播,能够刺激用户思考的“逆向营销”,正好符合这一要素。目标用户心理,我的首要目标是吸引对钱敏锐的群体来使用我的App,同时这类对钱敏锐的人也是我的主要用户。而那些对钱敏感到发脾气的人并不是我的用户,如果不幸伤害到了他们,也没有关系,我可以道歉。目标产品,对钱敏锐的人群来了我的App,很好,我的目标产品就是基金产品,无论是稳健的还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对你这样敏锐的人来说,都足够锋利,来吃饭吧。而且我还有一个金融社区供你参与。目标战略,我年轻,不来点激动的事情,会感觉很普通呀,所以我把我们需要快速增长的战略放在了前几天的文案上。此外,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奥迪的“歧视女性”广告,奥迪的汽车一直被人们称为“官车”,一提到“官车”你会想到什么?没错,“正式”、“严谨”、“务实”。很有可能,通过奥迪的数据调研显示,他们的消费群体需要这种“正式”和“务实”。所以才有了那则广告。如果我没记错,奥迪的广告代理商应该是灵狮。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支付宝的用户群体是泛群体,那为什么在去年11月推出“圈子”功能时,严重歧视低芝麻分的男性和非白领工作者?据支付宝工作人员介绍,当时之所以推出“圈子”是因为我们认为支付宝的实名和信用体系有着天然的优势,并且拥有4.5亿用户。但是万万没想到,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运营社群,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圈子”内的用户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圈子外”人们的口诛笔伐。所以这一次,支付宝吸取了经验教训,让有能力的人去运营,自己及时澄清舆论。
国庆节祝您快乐!我熬了一个通宵来撰写文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