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广告代言的黄金时代
作者:李多鱼
来源:营销之美(ID:yingxiaozhimei)
走在1985年的香港街头,飞机掠过低矮的民楼呼啸而过,山地上遍地高楼大厦,山脚下工地热火朝天,街头挤挤挨挨布满巨型招牌,手里拿着鸳鸯奶茶的路人行色匆匆,电视里,群星璀璨放声歌唱“明天会更好”,停在街头的红色TAXI里则传出了张国荣的歌声。
这是属于一代人最美好的回忆。这一年,《Monica》拿遍当时香港乐坛所有的大奖。也是在这一年,当红小生张国荣接拍了他人生中第一支广告片。
在广告中,三个活力四射的小朋友在餐厅里唱唱跳跳,活力四射的样子颇有TFBoys年少时的既视感。年轻俊朗的张国荣被撞到,于是转身对着镜头展颜一笑,唱出“为你做足100分”的广告词。
虽然只露面5秒钟,但是依旧魅力十足。这是张国荣为好友黄霑的餐厅“大家乐”所拍,由香港广告传奇人物纪文凤创作,黄霑本人亦参与其中。黄霑一向与张国荣交好,全香港的知名艺人都被他批评过,唯独钟爱张国荣,还特意写了文章《我好中意 Leslie》(Leslie为张国荣英文名)。
黄霑与张国荣不过彼时,他还只是一个广告人。1970年,黄霑开始在广告行业崭露头角,凭借文案赢得了首座克里奥奖后,黄霑于75年辞职,与女友林燕妮合办了“黄与林广告公司”。一个是意气风发的才郎,一个是才貌双全的才女,二人联手,短短五年内就一跃成为香港第七大广告公司,每年营业额高达到1.2亿港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黄霑为人头马(Rémy Martin)写的那句广告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直到今天,这句广告词依然被写在教科书里,作为经典而流传。
“我对拍广告,比拍电影更挑。”80年代,是香港的黄金年代。经过70年代的经济腾飞,80年代的香港文娱业全面繁荣。彼时,文有双许兄弟(许冠文、许冠杰)开喜剧片先河,武有成龙、李连杰各领风骚,四大才子俱全,从林青霞到张柏芝,从刘德华到周润发,美人如云,英姿勃发,一派繁华锦绣。而这个时代最显眼的一颗星,无疑是张国荣。刚刚30岁出头的他正处在人生巅峰。《风继续吹》、《Monica》传遍大街小巷,《倩女幽魂》、《胭脂巷》的上映更是让他一举成为“国民哥哥”。
对比当今的流量小生,理应广告代言接不断。但哥哥一生只给四个品牌做过广告,加在一起也不过是6支TVC。除了开头提到的“大家乐”,另外三个分别是柯尼卡胶卷,百事可乐,和韩国的To You巧克力。
对此他曾专门解释过。“我对拍广告,比拍电影更挑,因为我觉得要我去推荐一项产品,必须那个产品先被我接受,不然我怎么能把它推荐给别人?”也正是因为挑剔,张国荣拍的广告每一条都非常成功。1986年,柯尼卡广告借用品牌名“Konica”和哥哥《Monica》的谐音巧合,拍了一个张国荣台上唱歌,迷妹在台下拍照,结果胶卷用完,随后接到哥哥抛来的柯尼卡胶卷的故事。彼时哥哥正在红磡体育馆举行12场个人演唱会,赞助商就是柯尼卡。而广告结尾的slogan亦是用了《Monica》中的歌词“谁能代替你地位”。品牌与明星相辅相成,妙趣横生。
1988年,百事可乐希望在亚洲地区找到一位代言人,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最终,张国荣被选为百事可乐亚洲首位代言人,并拍摄了广告,同时还推出了“偶像瓶”。与此同时,在美国,百事可乐的代言人是迈克尔·杰克逊。张国荣的成功代言打开了亚洲明星跨国代言的新时代。随后的一年,张国荣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他的唱片《爱慕》在韩国卖出了二十多万张,一时之间,张国荣的名字无人能够超越。这样一个“流量吸铁石”自然吸引了商家的注意。于是在1989年,一家韩国公司决定以张国荣作为广告代言人,推广他们新推出的巧克力品牌“TO YOU”。这在韩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了突出张国荣的个人魅力,广告中甚至没有女主角的出现,全部由张国荣一人演绎一个“痴情男子雨夜追寻女友”的爱情故事。这一做法在当时的韩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广告播出后的影响令人震惊。短时间内,韩国掀起了TO YOU巧克力的热潮,销售额直线上升300%(也有说1000%),一下子成为了韩国巧克力市场的领导者。十年后,一项针对TO YOU巧克力的市场调查显示,年轻人对该品牌的印象几乎全部是“Leslie Cheung”。甚至在韩国国民级电视剧《请回答1994》中,也可以看到张国荣与巧克力的身影,这充分展示了他的影响力。继百事可乐之后,张国荣再次成功代言韩国产品,为亚洲明星跨国代言打开了大门,让许多港台明星开始频繁代言各国产品。然而,遗憾的是,这也是张国荣最后一支商业广告。次年,当品牌方想要再次签约张国荣拍摄续集时,他选择了隐退。
为什么一支广告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呢?除了张国荣本身的个人魅力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是一个对于作品有要求,也有能力的时代。80年代,香港的广告业因经济繁荣而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广告公司相继涌现,文案和创意水平不逊于国际大公司。据广告费占GDP的排名,香港已进入世界前20。香港最著名的广告人纪文凤风头正劲,黄霑和林燕妮的广告公司不断前进,朱家鼎和林俊明创立了灵智广告公司,从6个人做到了1亿港元的营业额,连续数年获得广告界的“香港金帆大奖”,成为华人本土广告的领军人物,创造了流传至今的名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当年的“铁达时三部曲”至今仍有人记得,周润发、吴倩莲、梅艳芳联袂出演,宏大的场面、详实的历史背景、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几乎将广告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广告人的专业精神。不久之后,周润发第一次来到大陆,拍摄了百年润发系列广告。同样打动人心的故事呈现和成功的广告创意让该品牌取得了史上最高的销售额,年收入达到8.6亿,市场占有率达到12.5%,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宝洁公司。朱家鼎和钟楚红因广告拍摄结缘,随后结为夫妻。而林俊明于1994年创办了《龙吟榜》,成为无数广告人的启蒙读物。90年代,香港广告业达到了巅峰,广告公司数量超过一千家,能够全面策划的大型广告公司约有30家。香港人均广告花费2442美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90年代后期,香港广告公司纷纷进军内地,在内地开设办事处。朱家鼎来到上海,纪文凤北上,邓志祥成为奥美的执行创意总监,并带出了劳双恩(戛纳广告节中国唯一评委,智威汤逊-东北亚区执行创意总监)和林桂枝(北京奥美首席文案总监)等广告界的顶尖人才。
张国荣:“我对拍广告,比拍电影更挑”
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巨大的霓虹招牌闪烁着,当时的年轻人还没有形成个人风格的洗脑式轰炸,张国荣只是泰州电视台的一名美工。凭着他出色的创意,就像是一杆进六球一样,他走上了广告人的道路。谢霆锋、张柏芝、陈冠希还是新人,在镜头前举着阳光柠檬茶欢笑。徐克、王家卫、吴宇森等导演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周润发、周星驰等也相继崛起,成为了海内外的红人。而张国荣更是达到了艺术的巅峰。1991年,他在《阿飞正传》中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93年,他主演了《霸王别姬》,成就了中国影史的巅峰。接着,《东邪西毒》、《春光乍泄》等作品相继问世,他也渐渐萌生了当导演的念头。2000年,张国荣推出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作品—《烟飞烟灭》。
这是一部公益广告,讲述了一个关于二手烟导致年幼儿子患病去世的故事。故事中,张国荣扮演的角色痛失爱子,表演相当动人。据他自己所说,这支片子对他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他投入了极深的情感。
这部长达40分钟的“广告”,更恰当地称之为“微电影”。遗憾的是,因为非商业用途,这部作品最终只上映了一天。仿佛预示着某种命运的安排。2000年左右,香港的文娱界逐渐失去了活力,林青霞、王祖贤等美人也逐渐退出了影坛,第三代广告人纷纷北上。2003年的4月1日,张国荣自杀去世;2004年,黄霑患癌症去世;2007年,朱家鼎因肺癌去世;2010年,林俊明所创办的《龙吟榜》杂志经过15年的辉煌,正式停刊。所有辉煌的过去如烟花般绚烂,却又如烟花般迅速陨落消散,烟飞烟灭。
1991年,黄霑与林燕妮分手,公司变卖,黄霑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困境。画家黄永玉前来安慰他,黄霑非常感动,写了一首词送给黄永玉。28年后,再读起这首词,才发现其中是在写林燕妮,写黄霑自己,也写了张国荣,写了那个曾经百花齐放的香港。
悠悠记得当年笑,仿佛入迷,又带一点惘然。
种种喜悦,令人为你鼓掌,眉飞色舞千千样。
你原是个妙人,是个少年狂。
谨以此文献给张国荣,献给香港曾经的风华年代。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END—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