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品牌的成长路径和社交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消费品牌?如何判断品牌处于哪个阶段?又该如何一步步实现品牌积累,成长为常“新”型品牌?时趣研究院走进了FBIF2021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的营销创新分论坛,并对话了小米互联网业务部商业营销部资源策略总经理熊艳,从小米10年的运营经验来看,分享了一些营销经验和看法,供品牌们参考。
并非所有新消费品牌都是品牌今天所有的消费形态、市场规则、商业逻辑都在发生改变,所有的初生品牌都在称自己为新消费品牌。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新消费品牌的诞生路径至少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萌芽期,有了商品,可以进行售卖,但是买卖交易的状态并不稳定,只有商品和店铺,没有盈利模式、组织、营销、没有真正的渠道。以前是线下店铺,现在可能只需要开一个网店,这不能称之为品牌。第二个是成长期,从商品到真正的开店,有了稳定的客源,但如果只有商品、店铺、稳定客源,也不一定有真正的品牌。比如小卖部、商店,流量高的可能是花钱买了硬性优势,将店开在了人流量高的地方,比如高铁站、机场,同样,现在有的品牌将店开在了抖音、小红书等,但是这些不能称之为品牌,只能说是线下模式搬到了线上。第三个是成熟期,从有网店、商店到品牌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买家对于卖家的认知程度,甚至可以说是两者之间有没有稳定的“社交关系”,以及关系辐射的半径是多少,关系浓度又是多少。盈利模式、产品、组织、营销、渠道一应俱全,同时也拥有了品牌,有自己的拥趸,有互动、双向箭头的社交,这才应该可以说是真正的新消费品牌。当然,经过以上三个周期的品牌应该很少,这应该算是常规意义上成长起来的蓄力型品牌;一般多数为直接进入成长期的,靠资金支持的品牌较多,这种是发力型品牌,发力型的优势就是短时间内爆发力强,很容易获得成绩;但也很容易陷入资金困难,靠钱发电并不持久;后一种则是常“新”型品牌,资源协同,链条运转流畅,和消费者拥有一对一沟通对话的能力和资源,稳定的“社交关系”,产品定调符合当下新消费形态需求的品牌。
社交关系=?
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判断自身处于哪个阶段的核心在于,验证每个节点最重要的就是卖家和买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品牌的用户运营,从购买者、复购者、粉丝、超级用户、KOC这一链条的运营,在不断的调整运营策略,品牌策略的状态下,这种关系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浓度和半径又是多少。熊艳认为,现在的消费者会受身边的人、邻居、同事、朋友等影响,与品牌发生关系,对品牌产生认知的方式改变了。从单向传播箭头转化为多方向互动式箭头,同时,品牌也可以通过自身、博主KOL进行信息推广,触达、沟通、互动。以往,品牌营销是靠海陆空的大面积传播方式吸引消费者,得流量者得消费者,但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并且消费者的细分化、个性化、圈层化越来越明显,去中心化,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体验成为新消费品牌下一个竞争赛道。上述所谈到的发力型品牌在于寻找多个触点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互动,甚至走了很多“捷径”,流量优势、地理优势以此实现和消费者之间最短的沟通路径,但这些是可以买卖的优势,买卖关系看似稳定实则不然。见面问候不等于建立关系,同理,流量触达不等于建立社交关系。品牌想成为一个常“新”品牌,除了组织、盈利模式、渠道、产品等硬件优势,在营销方面也要补足软性优势,重流量、轻“内容+运营”=无效社交,品牌应该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塑造品牌力,通过品牌的内涵去影响更多的消费者,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从社交关系到社交资产
如何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的关系,持续进行沟通、互动,将消费者发展为品牌的粉丝、超级用户、KOC,甚至成为养成系KOL?熊艳结合以往的米粉运营经验,总结出了从社交关系到社交资产的5个关键思路:
1. 以用户为核心的品牌模式
品牌对消费者、用户应该有不同的视角,不应只把消费者当成买家,品牌也不应当只是卖家。互联网环境下,品牌可以是一个用户、一个消费者,也可以是一个平台、一个社区。以小米为例,小米有一个品牌理念是坚持和用户做朋友。像一些大型营销活动,比如明星代言,小米会通过跟一些媒体合作、寻找自己的代言人、也会邀请米粉成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除此之外,品牌也为米粉做了其他互动及服务的创新,比如米粉节和米粉俱乐部等,邀请用户来体验自己的产品和文化。
对于品牌而言,尤其是当下这种复杂变幻莫测的消费环境,和新世代下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卖家,也不应该只看到销售数字,品牌还要完善和丰富用户的融入途径,建立关系的途径,赋予品牌更加真实的社交感。
品牌与用户的社交关系运营
品牌在与用户建立社交关系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互动和沟通,从而增强用户与品牌之间的联系。这种社交关系的运营可以带来用户黏性、爱好度和忠诚度的提升。
品牌与用户的平等交流平台
品牌可以在一个平等的平台和社区中与用户进行交互和沟通。在品牌活动中,用户可以参与各种环节,如产品测评,从而优化产品并推动产品的发展。参与活动还可以结交兴趣相同的朋友,增强整体的参与感和配合度。这种社交关系的建立能够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归属感和信念感。
从用户兴趣出发,抓住情绪点
品牌在联名合作中,会从用户的兴趣出发,抓住用户的情绪点,从而匹配用户的兴趣,实现流量的传播和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拉近。以小米为例,小米和米粉都喜欢拥抱新技术、创新和黑科技。在考虑联名时,小米会从新奇、奇特和酷的角度来判断是否适合米粉。联名产品的创新、差异化和科技感能够体现在产品上,从而给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
品牌与用户一起做内容
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建立需要注重内容的创造和交流。品牌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和时机,巧妙地进行沟通。例如,小米发布新LOGO后,引发了大量米粉的互动。米粉们进行了二次创作,将新LOGO与视力测评表联系在一起,最后小米真的在环保袋上制作了视力表。这一事件从企业的公关事件变成了用户可以消费和体验的内容。与用户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将成为品牌的社交资产,不仅包括品牌粉丝,还能带来复购消费力和品牌形象的传播。
拓宽场景,提供更多体验
品牌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拓展与用户接触的场景,从个人场景、家庭场景、出行场景到公众场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与用户打造更深入的体验,加深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小米的生态链从手机周边延伸到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等领域,用户不仅可以购买低频产品,还可以选择手环、平衡车、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双肩包等多种产品。品牌通过拓展不同的场景,与用户建立深度沟通,提供丰富的品牌体验。这种独特的模式可以吸引流量,搭建不同的圈子,成为媒介、KOL和渠道,对于品牌来说具有吸引力。
以上是关于品牌与用户社交关系运营的改写内容。通过严谨和正式的语言,重新阐述了每个段落的含义,使20岁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对于小米营销来说,与其他品牌合作、共同建设场景是需要经过用户规模和用户体验的双重考量的。这种合作不会影响用户体验,而且能够有效传播品牌信息。在品牌启动初期,应该对自己的目标用户有清晰的认知,包括年龄、城市、性别、消费水平、家庭状态等。小米营销也在进行用户精细化运营,以大屏为例,小米电视的核心用户是家庭用户,他们对智能技术有较高的接受度,并且消费水平较高。针对这些家庭用户,小米营销会推荐适合新中产家庭的品牌,比如与雀巢合作推出的母婴定制服务。通过定制化服务,小米营销为不同特征的用户提供更多消费体验和价值。同时,通过内容共建和利用小米营销的渠道资源,品牌可以加强品牌在特定场景下的印象,加深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和沟通频次,传递品牌关怀,丰富品牌形象。
流量对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流量已经见顶。特别是从今年的618活动可以看出,流量疲软,购买流量的成本太高,无论是新消费品牌还是成熟的传统品牌都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量入口。流量的碎片化是必然的,想通过一家超级媒体影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现在所有媒体的影响力都不如从前,但对品牌来说,好的地方是可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当然,这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背后的挑战在于品牌操盘手是否真正理解和洞察消费者,是否能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今年的小米618活动中,小米采取了一些流量策略:首先,在手机端系统层面,除了在小米APP中做投放广告外,还可以在手机操作系统层面进行流量变现,比如在屏幕的负一屏上添加订阅赛事、股票等功能,这是用户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其次,在小米商城和小米生态链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创新,共建活动内容。最后,在小米生态链的OTT大屏上,用户不仅可以边看边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偏好和观影偏好进入不同的直播入口,这也是一个新的增量机会点。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