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年,创造了哪些先进的营销理念?
8月11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十周年庆典上发表演讲,回顾了小米的创业历程。小米在过去十年里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一成就与小米早期的软件、硬件、互联网战略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小米的成功营销。小米最早的成功营销方式包括爆品战略、饥饿营销、粉丝经济、微博营销等,这些方式在中国营销界中得以发扬光大,小米的出现为中国营销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回顾小米在营销界做出的这些贡献。
社区营销是小米最早的营销方式,小米在手机发布前就已经开始为手机的成功做了基础工作,即植根于社区的营销。在小米手机发布前一年,即2010年8月,小米第一版手机系统MIUI发布,并建立社区。在小米手机发布时,MIUI已经拥有了50万发烧友用户,这50万用户为小米手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小米的成功可以说是从社区营销开始的,并且社区营销一直伴随着小米的成长。如今,小米社区是一个巨大的内容分享库,各种活动和话题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小米社区的成功也为后来许多产品建立社区提供了模板。
小米是第一个把粉丝经济这个词发扬光大的品牌,它从MIUI起家时就建立了粉丝阵地——社区,随后借助社会化媒体迅速吸纳大量粉丝。小米最初几年主要精力放在经营社会化媒体上,2014年,黎万强在《参与感》中表示,小米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投入的人力已有上百人。在2011年左右,小米是绝对微博营销的典范,它与大批忠实的粉丝一起构成了庞大的微博营销体系。这个体系异常庞大,时而搞类似发布#我爱小米#赢取免费手机活动,便会使话题登上微博的热门话题榜。微博、社区以及线下的大批量粉丝参与到小米软硬件的测试以及大量的线上线下活动中,在那个年代,这些狂热粉丝的确构筑了所谓的“粉丝经济”。今天许多品牌再说粉丝经济时,只是一个概念,而小米是将粉丝经济实现的最早互联网品牌。
小米在爆品策略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贡献。在小米手机诞生之前,三星以及“中华酷联”是占据手机市场的主要品牌,他们采用的是机海战术——即根据特定市场需求制造多款手机,通过多渠道销售。小米1则采用了与iPhone类似的方法,即做一个爆款。黎万强说:“爆品是小米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逻辑,如果我们不做爆的产品,是没法让用户尖叫,让用户有参与感的。爆不仅仅是做精品,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做精品,但精品有可能大家会想做十几款,这都是错的。能不能只做一款,能不能只做两款?一两款爆款就可以了。”小米的爆品策略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用户,对于小米的成功贡献巨大。
在2011年左右,当时的手机市场都在推行机海战术,而小米公司则发布了一款高性能低价格的手机——小米1。这款手机价格基本是最低的,却在当时的配置达到了顶级水平,真正做到了所谓“为发烧而生”。即使不主动进行饥饿营销,也会被大量抢购。如今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小米基本上也走上了机海战略,但当年的爆品战略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小米善于将饥饿感放大,售卖前会让用户预约,用户会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成功预约的图片,这为小米免费做了广告。当开放购买后,成功购买的用户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购买经历,而买不到的用户则会大骂小米,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小米早年一直宣称不是自己刻意搞饥饿营销,而是因为产量不足,用户需求太高,不得已而为之。无论真假,每次小米手机开放购买,用不了几分钟(有时甚至几秒钟)就被抢光。这种营销方式实际上也是小批量生产,观察市场反馈,根据需求再次扩大生产的策略,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精益创业”的最早实践者之一。
在小米1发布的年代,大部分人购买手机都是通过线下购买,而小米1则完全不走线下渠道,所有想购买的用户都必须在小米官方网站购买。这种方式在当年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思维,通过官网购买,省去了线下商店的渠道费用,降低了销售成本。同时更重要的是,官网与小米的社会化媒体——社区和微博紧密联系,购买了手机的用户往往直接转化为小米社会化媒体的粉丝,与品牌建立了更长久的联系。近几年,D2C这个概念比较火,所谓D2C即“Direct to customer”——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没有中间环节。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手机品牌都是通过中间商售卖,而小米手机则是直接售卖给消费者,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D2C品牌之一。
2014年,黎万强出版了一本书《参与感》,这本书总结了小米营销的精髓,同时也是小米营销的最大一次公关活动。书中总结了小米营销成功最重要的两点经验: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这是小米的核心点,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来完成产品研发、产品营销和推广、用户服务,把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把用户当朋友。
本书总结了营销专家黎万强在小米的营销经验,其中核心理念是“参与感”的三三法则。这种营销思维是典型的互联网运营方式,它激活用户并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同时形成一个圈层,构成粉丝经济。小米在早期的营销中使用了粉丝经济、自媒体、社会化营销和D2C等概念,这些理念如今已经成为常规操作。小米的营销在2010年前后几年是互联网品牌营销的标杆,每个营销人几乎都会说到小米。然而,早期营销功臣黎万强的离职意味着营销对于小米的作用没有早期那么大了。对于小米来说,现在更大的问题是产品而不是营销。雷军自己也承认小米不如苹果、三星、华为。黎万强曾说过产品和营销的关系:“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你的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1后面的0。如果没有好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这句话没错,但另一句话应该是如果没有早期的营销,小米的发展也许没有这么快。小米10年的营销经验为营销界带来了灵感和思路,值得反复研究和学习。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